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雜糧-落花生

 
大豆
小麥
高梁
落花生
綠豆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小綠葉蟬
台灣黃毒蛾
赤葉蹣
豆花薊馬
南黃薊馬
姬黃薊馬
斜紋夜蛾
番茄夜蛾
甜菜夜蛾
銀紋夜蛾
斜紋夜蛾(Tobacco cutworm)

學名: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

生態習性:
  斜紋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食性雜且食量大,為蔬菜及雜糧等多種作物重要害蟲,時可猖獗而導致廢耕或影響作物生長與產量。在落花生播種發芽後,幼株常再本蟲危害,幼蟲喜棲息於心部,時可發現5~6隻或更多幼蟲群集於嫩葉啃食,在老株則少發現危害。於落花生生育初期尤其3~5月及9~11月間更須留意本蟲之發生與防治,確保植株正常生長。
  成蟲具有趨光性,成蟲及幼蟲均晝伏夜出,一般於日落後開始活躍。成蟲交尾後,將卵產於植株上,通常300~400粒產於一塊,多者可達1500粒以上,並覆以雌蛾之體毛,孵化後幼蟲有群棲性,其食量大,常群集於一堆成巢狀危害,一般又稱"巢蟲"主要以葉部為食,並可啃食心梢。造成植株生長不良或影響產量。幼株期被害,則生長受阻,幼齡幼蟲常棲息於葉背,而老熟幼蟲晝間潛伏於地際之土粒或雜物下,日落後爬出危害,偶可危害地下根際部,以3~5月及9~11月為發生盛期。

形態:

卵: 淡綠色,饅頭狀,有放射狀之縱隆起線,直徑約0.5公厘。
幼蟲: 甫孵化之幼蟲與第五齡幼蟲色澤迥異,初齡頭部呈黑色,胴部灰褐,背線、亞背線、氣門下線皆白色,第三齡以後,胴部各小紋常消失,背線止於前方之2、3節,氣門上線或白紋出現於各節中央,蟲體尾端背方有眼狀大黑紋,氣門下線不明顯,其下方全體呈灰黃或灰黃白色,老熟幼蟲體長約41公厘。
蛹: 甫化蛹時呈黃綠或淡綠色,而後逐漸加深呈赤褐色且富光澤,腹端有尾刺二個,向下彎曲,體長約20公厘。
成蟲: 前翅呈灰褐色,雄蛾色較雌蛾鮮明,前翅基部之前半有灰白色細線數條,內橫線及外橫線皆灰白色,後者呈波狀,自橫線之前緣近至外橫線之略後方,有灰白色之粗斜帶一條,腎狀紋灰白,頂角附近亦呈灰白有光澤,外橫線之外側尚有光亮之灰白色粗帶一條,雄蛾較雌蛾更明顯,雌蛾色鈍。後翅白色,但其外緣暗褐,體長約15~17公厘,展翅40公厘左右,雄蛾較雌蛾略大。

危害狀:
  幼蟲自孵化處向四周散開取食落花生嫩葉,幼齡幼蟲有群棲性,第3齡以後逐漸分散,4齡以後隨蟲齡增加而轉為晝伏夜出,晝間潛伏於葉背、殘葉或土粒間隙或接近土面之葉下,日落前再爬出危害。幼齡時,常由葉下表皮取食而殘留上表皮呈透明狀,且可將幼葉食盡。老齡幼蟲則可取食幼嫩植株之任何地上部,偶亦危害根部。幼蟲食性極雜。被害嚴重時可導致廢耕。在一植株上有時可發現5~6隻幼蟲啃食造成狼狽之食痕或蟲孔。密度高時,整株啃盡,僅剩老莖與主脈殘存,而無法生長。

防法方法:

一、 清除殘株及雜草減少幼蟲及成蟲之隱蔽場所。
二、 如發現卵塊時宜及時摘除並銷毀。
三、 以誘蛾燈誘殺成蟲,減少其交尾及產卵。
四、 利用性費洛蒙誘殺雄蛾,減少雄蛾及雌蛾交尾機會。
五、 幼蟲食性極雜,田間如作其他作物時必須同時防法,注意田間衛生。
六、 於種植前或休閒期如發現幼蟲或蛹之密度高時,可灌水並淹蓋全園,以殺死土中之蛹及幼蟲。
七、

目前在斜紋夜盜並無推薦用藥,於發生幼蟲時參考蔬菜上斜紋夜盜之推薦用藥。

(葉忠川,1996,植物保護圖鑑系列第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