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知事堂 / 落花生栽培管理 / 落花生天然災害復耕要點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落花生天然災害復耕要點
發文日:98/09/12
落花生天然災害復耕要點落花生災害復耕技術
陳國憲、楊靄華、吳昭慧、吳建銘

近年來溫室效應日益嚴重,氣候異常現象日益加劇。台灣地區地處亞熱帶地區,每年7〜10月受太平洋熱地低氣壓影響,易遭受颱風及豪雨侵襲,對造成農作物損害不容忽視,尤其今年8 月8日莫拉克颱風籠罩全台,中南部地區短短不到一日內即降下超過3000公厘雨量,造成農業災損害亦是前所未見,其落花生影響全國受損面積估計約5,400公頃,其中雲林縣受損面積約4,277公頃。由於近年來農民耕作習性有提前播種趨向,不同田區生育期差距常常達1個月以上,因此颱風豪雨來襲時也會因不同生育期,而造成不同損害程度。本次落花生受颱風豪雨影響受損較嚴重者為災前剛播種1~14天苗期田區,依其田區肥培管理、株齡天數及浸水時間而有差異。為能儘速協助各災區農業恢復生產,降低損失,提供以下落花生復耕應注意之事項,以玆農民參考。

一、預防措施
1.隨時注意颱風豪雨警報資訊,於警報發布後,建議不宜搶播。
2.二期作若遇颱風豪雨警報發布,仍欲播種田區建議儘量避免施用基肥,以避免因淹水肥料溶出,對幼苗根部造成損傷,導致嚴重缺株現象加劇。
3.已播種田區宜隨時保持畦溝暢通,以利排水。

二、災後復耕措施要點
(一)剛播種或剛出土之幼苗期田區
1.此時期最容易造成缺株現象,災後應迅速排除田間積水,隨時維持排水設施的通暢。
2.將因颱風及豪雨淹水帶來之稻草桿、雜草、塑膠雜物等清除,以免影響發芽及初期生長。
3.巡視田區表土沖刷程度,若發現植株根部裸露嚴重,應於畦面土壤稍乾燥後迅速培土於根部,避免長期暴露於太陽光照射,以促進幼苗恢復生長。
4.檢視缺株率,若高於1成以上,應適度補植。
5.病害防治:災後因土壤濕度高,容易併發白絹病,可應依照植物保護手冊,加強防治。
6.葉面施肥或補施肥料:豪雨或淹水後,植株根系易受損傷,可噴施營養劑或酌施肥料,以促進根系生長加速恢復生育勢。
(二)生育初期至開花期田區
1.此一時期植株已較為強健,颱風豪雨造成損害較輕微,但災後仍應迅速排除田間積水及漂流物,並隨時維持排水設施通暢。
2.巡視田區表土沖刷程度,若發現植株根部裸露嚴重,應於田區土壤乾燥後迅速進行中耕培土,以促進植株恢復生長;惟此時期若有缺株時,並不建議進行補植,因生育期差距至少相差2週以上,補植植株不但生長勢較差,且到適收期子實充實度多半偏低,對產量貢獻不大。
3.病害防治:災後因週遭環境濕度高,且植株受損生長勢較弱,容易併發綉病,應依照植物保護手冊,噴施四氯異苯腈等藥劑加強防治葉部病害。
4.葉面施肥或補施肥料:同(一)。
(三)開花期田區
災後栽培因應措施重點同(二),惟此時期正值開花授粉期,花苞形成及授粉率對氣候因子變化最為敏感,因此對產量具有決定性影響,建議先以高磷肥之葉面施肥,促進花苞恢復發育,並適時酌以補施肥料,以促進根系生長加速恢復生育勢。
(四)子實充實期至成熟期田區
災後栽培因應措施重點同(二),惟生育後期應多著重於留意植株生長勢變化及白絹病、莢腐病等病害監控,應儘量隨時保持土壤乾燥,若發生生長勢老化或白絹病、莢腐病危害有蔓延時,建議應考慮即時搶收並迅速將採收物乾燥,以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