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整枝修剪的目的及功效 / 目的及功效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目的及功效
發文日:100/08/18
目的及功效

一、造林木
        經濟林地、造林木修枝之目的,在促使林木能在輪伐期早期即生產無節材及控制枝節之大小及數目,並避免死節及腐節之產生,以提升造林木之製材率及品等,此外對環境與生態亦有下述正面效果。
1.可減少土壤沖蝕及地表逕流,因林分鬱閉後,林內光線不足,致使地被什草、灌木層減少,地表裸露,致降雨會造成沖蝕;林分修枝後,冠層疏開,陽光可射入地表,促使地表什草及灌木層之滋生。因而促使垂直結構之冠層對雨滴之衝擊,有層層之緩衝力,地表滿覆地被灌木、什草,亦有固土之作用,因而可減少降雨之逕流及土壤沖蝕。
2.可增加生物歧異度及減少病蟲害發生,增進生態之穩定性,修枝配合疏伐作業,可調整林分結構,將病株及枯死枝條伐除,空隙地可促使他種林木發生之機會。
3.增進地利,促使林木生長,因修枝後,枯枝、落葉及部分樹幹留存林地,致使枝葉養分回歸土壤,並因陽光之射入,加速腐植質之分解,故能增進地利。
4.可增進林分景緻,撫育過之林分,林內透視度良好,令人舒暢免有壓迫、雜亂之感覺。
5.改善昆蟲動物棲地環境,地表留存修枝後之枯枝、落葉,提供昆蟲及野生動物食物及棲地環境。

二、行道樹
        行道樹、景觀樹木重在達成美學上、環境上與生態上的效益,並與四周環境協調,經過適度之修剪、整形技術,可促使樹木生長健壯,外型美觀,提高觀賞價值,花木果樹也可經由修剪,促進開花結果,或控制花期,調整開花或結果時期,並可提升樹木抗環境逆壓之能力。因此,其目的可歸納如下:
1.維護健康:破裂、枯死與疾病的枝條應予伐除,俾防範疾病的蔓延,同時可使陽光與空氣能自樹冠透入,以利地表植物生長。有時,若干健康的枝條亦應予伐除,以利空氣流通,減少病害發生,假使移植或倒伏、扶正,致若干根系損傷,則部分樹冠應予修剪,俾使樹冠與樹根能維持平衡,提高樹木之成活。
2.美觀:如樹木某些枝條的生長較其他枝條迅速,為了確保樹型的整齊與景緻上的美觀,其枝條應予適當的修剪。
3.調整樹勢:園林綠化景觀樹木,生存空間常受到環境限制,若干樹木成長後樹型過大,占據太多的空間,這時應該予以修剪,俾產生矮化的效果,同時台灣地處颱風帶,每年夏季有颱風來襲,樹冠過大,易於倒伏,因此藉著修剪可控制樹木之過度快速生長。
4.安全:林木如遮檔交通號誌、標誌、路口轉彎處附近,及妨礙車輛與行人行進之側枝,均應修除,以利行車安全;死亡及受損的枝條若墜落,會危及民眾的生命、財產。枝條和電線可能接觸處,亦應加以修剪,以免造成短路,影響用電安全。
5.促進開花結果:太密實及旺盛生長之枝條,必須疏剪,調整碳氮比,促進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