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專刊 / 農技報導 / 洛神葵新品種臺東5號-吉利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洛神葵新品種臺東5號-吉利
發文日:104/08/03
洛神葵新品種臺東5號-吉利



文、圖/蔣佩珊、陳進分
前言
洛神葵 (Hibiscus sabdariffa  L.)俗稱洛神花,英文名:Roselle,又名山茄、玫瑰茄、洛濟葵,原產於西非,廣泛栽培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洛神葵屬錦葵科 (Malvaceae),草本灌木,為一年生雙子葉植物。洛神葵依顏色分為紅色種及綠色種,紅色種主要食用其果萼,綠色種則是利用其韌皮部纖維,現今台灣以紅色種食用果萼為主,主要產區有臺東、雲林、南投、高雄等,以臺東縣栽培最多,產區分布在太麻里鄉、臺東市、金峰鄉、卑南鄉。果萼營養豐富,能製成果凍、果醬、蜜餞等加工食品,果萼烘乾後能製茶飲,對人體具降血脂及抗氧化等保健功能。除此之外,每年到了洛神葵採收季節,田野間佈滿一顆顆鮮紅的果萼,猶如紅寶石般閃亮耀眼,其果枝可利用於切枝或盆花,極具觀賞潛力。

育成經過
洛神葵臺東5號-吉利,其母本為H. sabdariffa  ‘A129’,父本為洛神葵臺東3號。A129品系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自布吉納法索引種,於2008年1月14日提供本場進行試驗用,本場於2008年及2009年播種栽培,觀察其穩定性後,選拔作為育種材料;父本洛神葵臺東3號,為本場2010年育成之品種,具有果萼肥厚、果色深紅且豐產之特性。 洛神葵臺東5號-吉利為本場進行洛神葵雜交育種試驗所獲得之雜交一代品種,新品種自2010年起,連續3年調查其性狀表現,確認性狀穩定且一致,並於2011年與2012年完成性狀檢定等各項工作,確認新品種具有可區別性、一致性及穩定性,2013年提出品種權申請,並於2014年取得品種權 (品種權字號第A01544號)。

新品種特性介紹
1. 株型:植株中型,株高約150-200公分。 2. 莖:主莖中段紅綠雙色。 3. 葉形特殊:葉片為廣卵形,不同於傳統品種的深裂葉。 4. 花朵:始花期10月中、下旬,花徑4-6公分,花瓣黃綠色、淡粉紅帶粉紅線條。 5. 果萼:果萼形狀為卵形,屬閉萼品種,去子處理時能保持果萼完整;果色為桃紅色,不論加工乾燥或製成蜜餞,色澤漂亮;除此之外,其果枝亦適合做為切枝或盆花應用。 6. 產量:熟果期約在11月下旬;單株果實約50粒,鮮果重量約700公克/株。

栽培管理注意事項
1. 作為觀賞用時,可於7-8月間播種,利用整枝修剪技術,不僅能矮化樹型更能增加側枝數,培育成觀賞用盆栽。 2. 作為加工食用時,播種期宜選在4-6月間,可以讓植株有較長的營養生長期,並供給適度水分及肥料,能顯著提升鮮果萼之產量與品質;乾旱或缺肥則易造成果萼失水及發育不佳,導致品質與產量降低。採收時,果萼內蒴果未轉色前即應採收,如待蒴果轉黃,則果萼失水,品質差。

結語
洛神葵為臺東重要的特色作物,栽培面積與產量為全臺之冠,本場利用雜交育種方式,歷經數年選育,選育出之雜交一代品種「洛神葵臺東5號-吉利」,兼具食用及觀賞用途,本品種將採品種授權方式推廣給農民使用,期能增加洛神葵品種多樣性,提升洛神葵產業競爭力及提供產業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