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知識館 / 彩葉芋新品種選育 / 彩葉芋新品種選育簡介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彩葉芋新品種選育簡介
發文日:2015-12-14

彩葉芋的育種自18世紀由歐洲育種家開始,至少有2000個以上的品種被命名,但目前市場上的主要栽培品種僅約20餘種,依其外觀形態,可大略區分成兩個類型,分別是廣葉型( fancy-type cultivars )及狹葉型( lance-type or strap-type cultivars ) (表一)。廣葉型品種,葉柄與葉片的連接點位於近葉心處,葉形呈寬廣的心臟形,植株較大型,適合用於花壇景觀佈置;狹葉型品種,葉柄與葉片的連接點位於葉片基部葉緣處,葉形呈三角箭頭形,葉柄較短且硬挺,植株較小,較適合用於觀葉盆花。現今商業品種絕大多數為雜交品種,親本來源多不可考,僅有極少數品種保留其雜交譜系資料,Caladium bicolor和Caladium picturatum ( = C. sagittifolium ) 則被認為是兩大育種親本,前者為現今廣葉型品種的始祖,後者則為狹葉品種的來源。
彩葉芋之育種多採雜交育種法,首先需蒐集優良的親本做為雜交材料(圖一),彩葉芋花期為每年4~5月,雌雄異熟,通常雌蕊會較雄蕊提早2~3天成熟,將雌蕊去雄(圖二),取成熟之雄蕊(圖三),將花粉沾於雌蕊上並套袋,授粉後約35~45天果實成熟(圖四),種子大小約1~2mm寬(圖五),由於不耐貯藏,採收後需儘速播種,否則發芽率會快速下降,新鮮種子播種後約7~10天萌芽,幼苗階段葉片呈綠色(圖六),需待一段時間的成長,葉色表現才會穩定(圖七),大部分植株在第二年就可以表現出彩色葉片的特徵,少數品種則要到第三年,將具備有優良特性的單株挑選出來,並進行量化繁殖(圖八),即形成優良品系。
種苗改良繁殖場收集國外40多個商業品種進行雜交育種工作,目前已選育出「種苗一號-火之舞」(圖九),並於102年獲得品種權。其株型為中間型,株高約30~40公分,葉為倒三角形,屬狹葉型品種,葉脈亮紅色,外緣綠色,分枝性佳,適合作為盆栽觀賞,在瓶插壽命方面,初步測試可達13天左右,亦有切葉應用之潛力。目前台灣所栽培的彩葉芋品種皆為國外進口,因此,希望選育出適合臺灣氣候栽培之品種,除了開發更優美的葉色、適用景觀、盆花及切花等用途之外,也針對長時間在室內觀賞易發生徒長、倒伏、耐旱性差等缺點加以改善,以推廣臺灣彩葉芋之栽培,並促進產業之發展。
本網站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版權所有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種苗改良繁殖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版權所有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種苗改良繁殖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