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灣飼養之主要鹿種 / 鹿種簡介 / 臺灣梅花鹿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臺灣梅花鹿
發文日:98/08/27
臺灣梅花鹿
學名: Cervus taiouanus

英名: Formosan sika deer

分類: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

俗稱: 山鹿

原產地:台灣,主要分布於海拔300 m 以下的丘陵地與平原,但由於 人類濫捕,野生的臺灣梅花鹿已於1969年從山野中絕跡,現存者均是由民間所豢養而倖存的。

特性:
母鹿無角,公鹿1歲齡時長出釘狀角,爾後逐年分叉,至4叉為止,茸色赭紅,型較細小,茸重約25台兩左右。角台剝落後 75天,鹿茸成熟,開始採割。割茸期在每年 7~9 月。平均茸量為 20台兩。茸角呈樹枝狀分叉,角長約半公尺,典型角有四尖。其體毛色隨季節而異,夏季呈赭黃棕色底其上散佈不規則白色圓斑,背中線從頸部至尾部為一寬約2 cm的黑色條紋,臀部具白色鏡斑,同時其上緣有一橫向黑色條紋與尾部恰構成一個黑色十字。腹部、尾部及四肢的內側均呈白色;冬季低毛漸漸褪變為灰褐色,此時白色斑點亦逐漸模糊,需至翌年春夏交替時才又恢復美麗的顏色。
公鹿體高約90 cm,體長約110 cm,體重約80 kg,母鹿體高約70 cm,體長約95 cm,體重約50 kg。母鹿配種月份為9~11月。發情週期約20日,懷孕期約215~235日,其分娩之雙胞率極低。仔鹿出生體重約3 kg同時具有仔斑。公鹿解角多集中在4~5月。割茸適期70~80日。
歷史說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鹿之島,史書記載得很清楚:「台山無虎,故鹿最繁,昔年近山皆為土番鹿場。」(黃淑璥《台海使槎錄》)。
  屬於哺乳類動物,散佈在平野各處的梅花鹿,卻有神話說是鯊魚變成的,丁紹儀撰《東瀛識略》謂:「相傳台鹿皆為鯊魚所化,然沿海俱有鯊,即台地山前亦有之,未見化鹿事;獨後山鯊魚隨潮登岸,即化為鹿,毛色純黃,其孳生者始有梅花點。」,如今,鯊魚化鹿的神話早不見流傳,野生的梅花鹿也早絕跡了。(劉還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