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鹿之飼養與管理 / 鹿隻遺傳與育種 / 影響鹿角大小之非遺傳因素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影響鹿角大小之非遺傳因素
發文日:98/08/31
不論選拔之依據與方法為何,生產性狀評估之正確與否,攸關育種之成敗。甚多影響性狀表現之內在與外在因素,必須加以考慮,方能做出較正確之選拔。若以生產鹿茸為主要目的時,除遺傳因素外,影響鹿角大小而必須考慮之因素,尚包括:

(一) 年齡
一般而言,鹿角之大小,隨鹿隻年齡之增長而曲線變化。紅鹿之鹿角重量,自出生後至12歲齡時,隨年齡之增加而增加,之後則開始下降。就鹿茸之產量而言,鹿茸產量隨年齡之增長而增加。因此在評估鹿茸生產能力時,必須考慮年齡因素。帝汶鹿在兩歲齡時,進行鹿茸產量之選拔並不可靠,因未來產量仍有甚大變異。然而,根據三歲齡時之鹿茸產量作選拔,則效果可靠。根據研究資料顯示,三歲時之鹿茸產量與五歲時之產量有明顯之正相關。就選拔之正確性而言,以在鹿隻達到最高產量之年齡進行選拔為最佳,但就縮短世代間距而言,選拔愈早愈有利。權衡兩者之得失,在三歲齡時做選拔,不失為兩者被兼顧之時機。

(二) 營養
已有之資料顯示,限制飼糧量為任飼量之70%與60%,將使紅鹿與白尾鹿之鹿角變小。飼糧中蛋白質含量太低(4.5%或9.5%),亦影響鹿角之大小。顯示鹿茸之產量,受營養水平影響。因此,在選拔時,應提供各母鹿充分且相同之營養水平。

(三) 體重
一般而言,同種鹿中,體型越大,鹿角越大。然而體重與鹿角重量之真正關係,迄今未明。兩者間可能存有若干程度之因果關係;兩者之間亦可能僅為營養、雜合子性、與其他環境因素所影響之共同結果。最近已發現白尾鹿在1.5歲時,對鹿角叉數多者作選拔,則體重亦行增加。此無異暗示,體重與鹿角大小之間,可能具有遺傳正相關。

(四) 疾病
疾病可能導致身體虛弱,而影響鹿茸之生長。除此之外,寄生蟲如Elaeophora schneideri幼蟲感染後,常阻塞頭部較小之動脈,導致畸型鹿角之發生。

(五) 其他因素
在鹿茸生長期間或解角前不久,鹿農常忌諱搬遷鹿隻,此乃認為緊迫可致鹿茸減產也。此外,追趕或捕捉鹿隻,常致鹿茸或角座受創,而產生畸型鹿角。此一情況,可能減少鹿茸產量,或造成巨大之畸型鹿茸,在選拔時必須考慮,尤其對具有不隊稱巨大畸形鹿茸者,不宜寄予厚望。成群飼養之牡鹿中,在茸角階段中之社會地位較高者,其鹿角較大;社會地位低者,鹿角較小。尤有趣者,優勢牡鹿在與其他列是牡鹿同群時,其鹿角叉數較獨處時為多,而當其社會地位被其他鹿之取代後,則下次鹿角之角叉數立即減少。此可能係由於優勢鹿隻與其他牡鹿同處時,較常發生攻擊行為,血中睪固酮含量增加,而次位者較常受攻擊,而致血中睪固酮含量下降,有以致之。因此在選拔牡鹿時尤其在年輕時之選拔,應考慮牡鹿之社會地位,蓋較年輕之牡鹿,在牡鹿群中之社會地位,通常較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