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鹿之飼養與管理 / 鹿隻遺傳與育種 / 鹿隻各種性狀之遺傳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鹿隻各種性狀之遺傳
發文日:98/08/31
有關鹿隻之個種性狀之遺傳性質和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所知並不多,目前僅有少數資料可供參考。

(一) 鹿角性狀之遺傳
    鹿角之有或無,顯然為一項種別特徵,例如麝與牙獐,不論雌雄均無鹿角。此乃受遺傳控制所致也。
牡紅鹿中之無鹿角者,可能係一遺傳特徵,但其子代可長出鹿角,因此可能係受一隱性基因所控制。
牝馴鹿通常具有鹿角,但牝馴鹿之無鹿角者,亦有相當高之比率,亦可能係受遺傳所控制者。
雄性鹿隻之具有鹿角者,常見之於白尾鹿和騾鹿,而在紅鹿和糜則少見。此等具有鹿角之雌性,有者可能係由於雌雄同體(hermaphrodite)所致,有者則可能係遺傳特徵。
各種鹿之鹿角均有其種別特徵,此種特徵又能世代相傳,故顯然亦受遺傳所控制。同種鹿中,個體間之鹿角形狀亦有變異,其中較明顯者,表現於角叉數目與頂叉之掌狀化。此等性狀可能與遺傳有關。角叉數多且兩側鹿角互相對稱之公鹿,其子代之鹿角形狀與之酷似。無異暗示鹿角之特殊形狀與角叉數,為可以遺傳之性狀,而且其控制基因作之數目可能不多。白尾鹿在1.5歲時,具有分叉鹿角之牡鹿,其雄性F-1子代在1.5歲時具有叉角者佔94.7%,而直釘角者佔43.8%。女兒鹿與上述二種父親鹿回交後之雄性後裔,具有直釘角者之比率分別為0與58.5%。另有一研究謂,白尾鹿在2.5歲時鹿角之叉數(兩側總和),係受單一基因座所影響;有一顯性之交替基因,負責5-10角叉之體表型表現,而有一隱性交替基因決定2-4叉之體表型表現。
鹿角大小顯然亦受遺傳之影響,因選拔白尾鹿鹿角產量優異之公鹿後,顯著增加其後裔之鹿角重量、鹿角主支長度、與二主支間之距離。梅花鹿鹿茸產量之遺傳變異率為0.35,重複勢(repeatability)為0.79。此無異提示鹿茸產量可藉選拔途徑而改進之。

(二) 體重之遺傳
紅鹿出生重之遺傳變異率,介於0.27~0.49之間,屬中等遺傳變異率。
離乳時體重可被當作個體生長潛力、母畜之母姓、與公畜遺傳價值之指標。在英國與紐西蘭,紅鹿通常在約100日齡離乳;此時之體重,常與仔鹿冬季死亡率有關。紅鹿離乳時體重之遺傳變異率,介於0.21~0.89之間,各鹿場間具有甚大變異。
仔鹿第一年仲冬之體重,可能影響仔鹿之存活率而顯得重要。此時之體重,其遺傳變異率介於0.33~0.68之間。
在英國,仔紅鹿約在十月齡時開始放牧。此時之體重,其遺傳變異率介於0.1~0.45之間。
鹿隻之體重與生長速率,具有季節性變異;在冬季與春季,鹿隻生長緩慢,甚或減輕體重,故以在秋季屠宰較為有利,此時鹿隻約為15月齡、27月齡、或39月齡。因此該等月齡之體重,為極重要之性狀。15月齡、27月齡、與39月齡之體重,其遺傳變異率分別為0.14~0.71、0.42與0.90,屬於中等以上之遺傳變異率。
一般而言,各月齡體重之遺傳變異率,介於中等至高等之間。

(三) 生長速率之遺傳
紅鹿各階段之生長速率,其遺傳變異率均屬低等;自出生至離乳(約100日齡)、自離乳至放牧(約10月齡)、與自放牧至15月齡各等階段之生長速率,其遺傳變異率分別為0.15、0.08、與0.12。

(四) 屠體品質
紅鹿屠體品質之遺傳變異率可能在中等以上。例如,屠宰時體重之遺傳變異率為0.29;屠體重之遺傳變異率為0.31;屠宰率之遺傳變異率為0.59。

(五) 生殖性狀與存活率
一般家畜生殖性狀之遺傳變異率,皆屬低等,紅鹿亦然。
在氣候不酷寒之地區,鹿隻之出生季節越早越有利,然而,紅鹿分娩日期之遺傳變異率為0.00。紅鹿受孕率之遺傳變異率亦低,僅為0.07。仔鹿存活率之遺傳變異率亦極低,僅為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