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栽培A祙角 / 採後處理與包裝運輸 / 採後處理與包裝運輸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採後處理與包裝運輸
發文日:103/09/16
一、採後處理
(一) 採收 
  印度棗於田間採收時,由工人背負採果籃以人工方式採收。對於著果位置較高的果實,則以細竹竿,並於尾端固定一採收網,以協助採收。採收成熟度之判斷,依採收人員之肉眼判定,亦即果實外觀顏色之深淺而定。成熟度愈高,果實糖度愈高,色澤愈黃,愈不耐貯運。根據內外銷市場有不同的成熟度要求,一般外銷果的採收成熟度以7-8分熟為佳(蜜棗約為花後120-127天),果皮外觀呈現翠綠色,若外觀果色由翠綠轉黃者成熟度較高不適合外銷。內銷果採收成熟度以8-9分熟為主。採收下的果實,置於內襯棉布的塑膠籃內,並置於樹蔭下或陰涼處,避免陽光照射。採收時需注意避免果實機械傷害及剔除病蟲害果,並盡速送至集貨場做重量選別。
(二) 集貨、搬運
  待果園採收完畢,以獨輪推車或小型搬運車,將盛滿果實的塑膠籃集中至小貨車上,載運到集貨場或產銷班集貨場,進行各項選別、分級、包裝作業。在採收、集運階段,應避免果實機械傷害性傷害(擦壓傷、碰撞傷)的發生,所以各項採收、搬運的動作均需小心,動作勿粗魯。且各項裝置容器內,宜添加緩衝襯裡材料(如發泡PE、海綿、棉布等),以減少傷害。此外,運輸路況不良時,車輛宜減速或設法改善產業道路。
(三) 預冷
   印度棗果實貯運前,進行預冷處理可有效延長貯藏壽命,延緩果實老化。供應內銷市場之印度棗果實,一般不進行預冷。外銷果實於採收分級後或包裝之後,利用5℃冷藏庫進行預冷,貯運期間避免回溫。

二、分級包裝與運輸作業
(一) 選別與分級
   選別與分級的工作,可分開或同時進行。選別的目的,主要在於將不合市場需求之不良品剔除,諸如成熟度不當、色澤異常、果實畸形、蟲咬、果實蠅叮螫、機械性擦壓傷、病斑或傷痕果等。
   重量分級機使用前,要確保分級機之供貨槽與分級承果盤清潔,避免殘枝細石刺傷果皮,影響品質。分級主要是將果實大小以市場需求而分成不同重量等級。目前國內普遍採用輸送式重量分級機分級。於分級作業前端,亦可進行選別工作。目前外銷規格可分為四級:S級,單果重二兩半~三兩(94-113克);M級,三兩~三兩半(113-132克);L級,三兩半~四兩(132-150克);XL級,四兩以上(150克以上)。而外銷市場目前則以果實較小的S、M、L級為主。印度棗果實分級後,逐果套上泡棉,防止包裝貯運過程的機械性擦壓傷。
(二) 包裝
   包裝的主要目的在於保護產品,減少傷害,便於計量、計價與搬運。同時可進一步因紙箱之精美獨特,以利宣傳、促銷。目前印度棗的包裝,主要以紙箱為主。內銷市場主要為15公斤或12公斤包裝。外銷包裝方式以瓦楞紙(三層)為材質之紙箱,每箱重量為6公斤。果實經重量選別後,逐果套舒果套以保護果實外表不受碰撞傷害,紙箱先以PE塑膠袋襯底,而後逐果放入袋內進行秤重,塑膠袋不另外進行封口僅以扭口塞入箱內縫隙後封箱。採收後的印度棗果實對乙烯敏感,當乙烯氣體存在時,促進果實老化,縮短貯藏壽命。因此,可於包裝袋內放置乙烯吸收劑,或於包裝前利用乙烯抑制劑進行處理。
(三) 貯運
  印度棗供應內銷市場不進行冷藏,產品分級包裝後,迅速運送至市場販售,盡量縮短作業時間,以求產品新鮮品質。印度棗果實對低溫耐受性較其他熱帶水果高。印度棗一般貯藏溫度以1-3℃為佳,品種間及不同成熟度間貯藏其不同,約可貯放2-4週,如遇與其他果類如蓮霧、鳳梨、番石榴或鳳梨釋迦等併櫃貯運則視情況調整之。外銷地區如為大陸地區,船運約需3-7天,加拿大及澳洲約需17天。為避免船運期間紙箱傾倒,以交叉方式堆疊,高度避免超過貨櫃內標示紅線高度,以免影響冷起循環。到貨販售期間,果實於低溫櫥架上展售,可延長櫥架壽命。

/文 屏東科技大學 柯立祥、梁佑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