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栽培A祙角 / 病蟲「棗」上門 / 蟲害-小白紋毒蛾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蟲害-小白紋毒蛾
發文日:98/10/06
小白紋毒蛾 (Small tussock moth)

學名:Orgyia postica (Walker)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209頁。台中。412頁。)

生態習性:
  卵期需5~13天;幼蟲期雄者為14~19天,雌者為18~36天;蛹期雌雄分別為6~14天及5~16天。一年發生8~9世代,以三至五世代危害較嚴重,發生盛期為8至10月。初齡幼蟲群聚取食葉片表皮,三齡後各自離散,找尋新的部位,如花穗或幼莢為害。成熟幼蟲於葉片或樹枝上化蛹,雌成蟲無翅,羽化棲息均在繭上或其附近,靜待雄蛾飛來交尾。卵即產在繭上。幼蟲及繭上的毒毛具有劇毒,接觸皮膚時會有紅腫或過敏現象。

形態:

卵:
圓形,白色光滑,上常黏附雌蛾尾毛。

幼蟲:
頭部紅褐色,胴部淡赤黃色,背面黑色,腹部前半部有2束、近後端部一束長毛皆暗褐色,其後各節背方4束、側方2束為黃白色,體長22~30公厘。

蛹:
雄蛹淡黃綠色,紡錘形,體上密生白長毛,長11公厘,翅芽達第5腹節後緣;雌蛹淡黃色,長橢圓形,翅短,僅及第2腹節中部。

雌蛾:
翅退化,黃白色,尾端密生暗褐色毛,體肥大,呈長橢圓形,半透明,可透視腹部之卵,頭及胸部均小,體長約14公厘。

雄蛾:
頭、胸及前翅均黃色,腹部及後翅為暗褐色,前翅有暗色條紋,前中線之外側有灰白帶紋,體長約24公厘。
(溫宏治。2004。小白紋毒蛾。植物保護圖鑑系列 14-蓮霧保護,第46頁。防檢局。台北。154頁。)

為害狀:
  初孵化幼蟲群集於葉上危害,而後逐漸分散,幼蟲於4~5月發生較多,主要取食花蕊、幼果及葉片,葉部被吃成缺刻或不規則之孔洞,老熟幼蟲至葉背或樹幹枝條上結繭化蛹。
(溫宏治。2004。小白紋毒蛾。植物保護圖鑑系列 14-蓮霧保護,第46頁。防檢局。台北。154頁。)

防治方法:

一、
摘除卵塊,幼蟲成群危害,予以捕殺,去除枝條上之繭蛹。

二、
利用天敵進行防治,目前已知天敵有寄生蠅科3種、姬峰科5種、小繭蜂科2種、釉小蜂科1種及線蟲1種。
(溫宏治。2004。小白紋毒蛾。植物保護圖鑑系列 14-蓮霧保護,第47頁。防檢局。台北。154頁。)

二、
請參考: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果樹篇,第223-224頁。台中。29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