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針 知識+ / 新金針菜「台東7號」 / 金針菜新寵兒-陽光金針臺東7號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金針菜新寵兒-陽光金針臺東7號
發文日:105/09/06
金針菜新寵兒-陽光金針臺東7號「哇!有陽光的味道!」這是金針菜臺東7號無硫乾製品拆開包裝的第一印象。

金針菜臺東7號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於101年推出之新品種,花期在4~7月間,可二次開花,花朵橙黃色,花藥顏色淡及其本身之加工特性,無論鮮炒或煮湯皆不會導致湯色變黑,其乾製品加工過程無須以硫化物處理,即可呈現橙黃亮眼之色澤,直接食用口感清脆帶有甜味,料理煮湯仍能保持其顏色及口感,乾製品香氣帶有暖暖陽光味道,而被賦予「陽光金針」之美名。

金針菜於植物分類上為百合科萱草屬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學名Hemerocallis fulva L.,英名Daylily,俗稱金針、金針花、萱草、忘憂草。國內金針產業主要集中於花蓮縣及臺東縣,103年國內種植面積總計640公頃,產量330公噸,其中臺東縣佔76公頃,產量62公噸。金針菜原產於中國大陸、西伯利亞、日本及東南亞,1661年自大陸華南引入之「本地種」,為目前經濟栽培主要品種,因受氣溫與日照之影響,適合栽培於海拔600公尺以上地區,產期在7~9月,花期容易受到颱風豪雨影響。臺東場於民國79年育成「臺東6號」,適合於海拔200公尺以下之坡地或平地栽植,花期約在5~6月,可避開颱風季節,且產量高易於管理,目前臺東縣池上鄉所種植品種多為臺東6號。在加工方面,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規定,二氧化硫殘留標準為4.0 g/kg (4000 ppm)以下,含硫金針菜乾製品時有超標之虞,以熱風乾燥方法製作金針菜無硫乾製品,依品種特性而有不同口感,然而普遍存在色澤灰暗與不易保存之問題。
傳統無硫乾金針製作可概分為水蒸金針及脫水金針兩種;水蒸金針作法將鮮蕾平舖在特製之竹匾上,再利用蒸氣或沸水予以殺菁,使酵素失去活性,於進行殺菁過程亦具有洗淨並除去鮮蕾表層蠟質之作用,高溫及水氣可軟化金針菜之蕾胞組織,並使得鮮蕾收縮呈針形。殺菁時間與條件因應個別殺菁設備及產品要求不同而迥異,殺菁時間有3~90分鐘之差,含水率約在90 %,殺菁後直接以日曬方式使金針菜脫水,但傳統製作之金針菜無硫乾製品色澤灰暗,組織軟化,品質不佳且不耐儲藏。脫水金針則未經過殺菁,採收後之鮮蕾直接以60℃熱風乾燥製成,乾燥時間長,產品質地易脆,且酵素活性尚未抑制,於儲藏過程色澤變化快速,脆度及口感較不為消費者所喜愛。

新品種臺東7號適合平地栽培,海拔200公尺以下地區栽培可獲得最佳產量,早花且花期長,產量高,花梗高挺便於採收,對銹病抗性中等,花朵橙黃具香氣。據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脫水蔬菜之水分含量需在10%以下,陽光乾金針水分含量約3~5%,口感清脆,陽光乾金針製作流程,其乾製品可涼拌或料理入菜,亦可添加於烘焙類之麵包餅乾製作,豐富了金針的應用新風貌。臺東場利用金針菜臺東7號的乾製品,分別應用於吐司及餅乾等新品開發,其結果香純可口,風味獨特,頗獲佳評。

臺東場研發之「金針菜臺東7號無硫乾製品加工技術」,由於製程無亞硫酸鹽類添加,其製品色澤橙黃亮眼,且保有金針獨特淡甜香氣,可直接應用於多元化衍生產品,不僅於夏日涼拌料理有畫龍點睛之效果,更可以烘焙品方式呈現,豐富陽光乾金針應用之多重樣貌,大大增進其利用價值。「無硫、安全、放心」是臺東場積極進行金針菜無硫乾製品加工技術研究之主要目標,傳統含硫製作方式稍一不慎,極可能產生二氧化硫殘留,而衍生食品安全疑慮。隨著消費者意識抬頭,國人選購食品之健康趨勢,金針業者極需尋求無添加物之金針菜乾製品製作流程及加工技術,以改善現有食品安全問題及迎合消費需求,新品種金針菜臺東7號的推出,以及無硫乾製品加工技術之研究應用,期待能吸引更多農友投入金針菜臺東7號栽培及加工利用推廣,增進產業發展,再創金針產業風華。
(圖/文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陳盈方/刊載於農友月刊67卷9期)
【請點選下列附件 取得PFD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