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種蔥秘訣 / 栽培篇 / 宜蘭地區青蔥及水稻環境親和型之栽培模式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宜蘭地區青蔥及水稻環境親和型之栽培模式
發文日:104/07/10
宜蘭地區青蔥及水稻環境親和型之栽培模式一、前 言
  台灣因為環境改變及極端氣候變遷下,未來將遭遇平均溫度上升、夜溫上升,日夜溫差變小、日射量不足等等不利氣候之影響,農業生產勢必面臨挑戰。故因應氣候變遷需針對變化中的氣候環境進行栽培制度的調整,發展調適氣候變遷的環境親和型栽培體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農田的碳庫功能,以因應未來可能發生的廣泛變化。
  所謂「環境親和型農業」意思是指在栽培農作物時,不使用或儘量少使用農藥和化肥,以此謀求人與自然的親和。近年來花蓮宜蘭地區不斷發生颱風、低溫寒害、水災甚至於乾旱等天然災害,對農作物收成造成極大損害。針對花蓮宜蘭地區特殊之氣候與環境,極需建立適合花蓮宜蘭地區之環境親和型水旱田輪作制度,友善對待農業栽培環境,以維護農地利用,營造永續經營環境。故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轄區內水稻耕作模式為基礎,建立農民接受度高且可實際應用之環境親和型栽培模式,自101年開始進行轄區內環境親和型之栽培試驗,目前已執行3年,以下簡述相關試驗成果,未來亦將推廣農民採行環境親和型水旱田輪作栽培模式。

二、宜蘭地區青蔥及水稻環境親和型栽培模式試驗規劃
  青蔥是宜蘭地區產值最高的蔬菜作物,因蔥農習慣作高畦栽培,為減輕成本,農民往往連續多次種植,長期下來反而導致青蔥無法正常生長,產量降低且病蟲害抵抗力變弱,產生連作障礙。本試驗以宜蘭地區水稻只種一期作之耕作模式為基礎,二期作種植具忌避功效之萬壽菊綠肥,隔年再與青蔥輪作栽培,環境親和型輪作模式規劃如下表。

表、宜蘭地區青蔥及水稻環境親和型輪作模式
年度 一期作 二期作 裡作
101年 水稻 萬壽菊 休耕
102年 青蔥 青蔥 休耕
103年 水稻 萬壽菊 休耕
104年 青蔥 青蔥 休耕

  環境親和型之栽培模式下,青蔥定植前土壤先施用蓖麻粕,蔥苗進行藥劑處理後定植,水稻及青蔥生育期間配合合理化施肥、施用非農藥資材木黴菌及枯草桿菌等微生物製劑,達到病蟲害防治效果,以減少使用化學農藥,對照田區所種植的綠肥作物則為田菁,栽培管理依農友慣行方法為之。

三、101年至103年試驗成果
  試驗田設置於宜蘭縣三星鄉,101年一期作種植水稻台南11號,生育期間處理組較對照組少用2次化學農藥,結果在產量、稻熱病及紋枯病之罹病率上均無顯著差異;二期作綠肥分別種植萬壽菊及對照田菁,持續比較其對下年度青蔥生育之影響。102年種植青蔥,處理組病蟲害防治減少2次化學農藥,試驗區1期作青蔥調查結果顯示處理與對照間產量無明顯差異;2期作調查則以環境親合型栽培模式之單欉重較高。103年一期作種植水稻台梗八號,生育期間環境親合型組較對照少用2次化學農藥,收穫調查稻穀產量結較對照高6%,成效良好,可據以建構宜蘭地區青蔥及水稻環境親和型栽培模式。

四、結語
  因應氣候變遷,在宜蘭地區進行環境親和型之水旱田輪作試驗,結果獲得提昇肥料之有效利用、減少化學農藥防治成本與施用量等成果,宜蘭地區的青蔥和水稻產量更於第2年起超越對照組。宜蘭地區好山好水,環境汚染少,若能以友善環境的環境親和型栽培方法種植作物,在不影響經濟產量收益下,不失為一值得採行的栽培體系,未來將推廣農友採行,亦可達到維護農地利用及農地永續經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