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山蘇故事屋 / 種植房 / 山蘇蕨菜生產技術之研究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山蘇蕨菜生產技術之研究
發文日:103/01/21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討適當行株距、留葉片數與施肥對山蘇蕨菜生產的影響。山蘇蕨菜行株距試驗,行距固定60公分,小區葉數及產量以株距40公分處理者較50公分及60公分者為高,可食單片葉重則以株距50公分處理者最重,外觀較佳。留葉片試驗以每株固定留10片,其葉數及產量較高。不同施肥量試驗以台肥特1號有機質複合肥料施用,結果以每公頃施用1200公斤所生產之葉片數最多,產量及可食單片葉重以每公頃施用800公斤最高。莖頂覆蓋有機質肥料,以富農有機質肥料每公頃施用500公斤之產量及小區葉數最多。
(關鍵詞:南洋山蘇花、有機質肥料、栽培密度)
前言
南洋山蘇花(Asplenium australasicum (J.Sn.) Hook.)屬於鐵角蕨科鐵角蕨屬之巢蕨類植物,因其葉軸遠軸面具隆起之脊,在分類上明顯有別於台灣山蘇花及山蘇花(Asplenium nidus L. d Asplenium antiquum Makino),多年生,為大型的著生植物,嫩芽可食用(郭 1987,1999,2001)。山蘇蕨菜由於生育強健,耐病蟲害及耐水性佳,夏、秋季生長快,可周年生產,風味獨特,口感極佳,以解決台灣夏季蔬菜供應不足之困境,極適合本區發展省工,無農藥污染之清潔蔬菜(沈等人,2000;楊等人,2000)。山蘇蕨菜經過成份分析富含維生素A和C、鉀、鈣、磷、鐵等(林等人,1999),此外山蘇作為室內觀賞植物,葉形優美,亦為熱門的切葉材料(孫,1993;陳,1993)。花蓮縣及宜蘭縣栽培面積已達400公頃,種苗來源以往多以山採為主,由於栽培面積不斷增加,使野生族群迅速減少,種苗嚴重不足,目前已找出一套快速而且高品質的種苗生產方式(全1999、2000),經由輔導業者生產種苗,已逐漸解決栽培業者所需;惟極需建立一套最佳的栽培管理模式,以使山蘇蕨菜可以達到經濟生產之目的。
1.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報告第183號。
2.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作物改良課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