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石斑魚家族 / 台灣週邊常見石斑魚 / 細點石斑魚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細點石斑魚
發文日:2008-10-31
中文名:
細點石斑魚
學名:
Epinephelus cyanopodus
俗名:
石斑、過魚、錢鰻鰻、手皮鱠、藍瓜、Purple rockcod、Speckled grouper、Yellowfin grouper
介紹:
細點石斑魚的外觀呈長橢圓形,側扁而略高,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4-2.7倍。體色在頭部及體側淡灰藍色,頭部、體側及各鰭有小黑斑及一些呈鋸齒狀、不現則狀的較大黑點分布。除胸鰭外,各鰭或寬或窄具有黑緣。
細點石斑魚喜好棲息於潟湖及海灣內之獨立礁周圍水域,亦常常被發現於外礁斜坡區。食性為肉食性,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分布區域為西太平洋區,北起日本南部,南至澳洲,東至斐濟。在台灣產於南部、東部、北部及澎湖海域。
細點石斑魚為具經濟性之食用魚,由於特殊的體色斑點,亦常被作為觀賞魚展示於水族館中。烹調方式以清蒸為佳。
細點石斑魚
學名:
Epinephelus cyanopodus
俗名:
石斑、過魚、錢鰻鰻、手皮鱠、藍瓜、Purple rockcod、Speckled grouper、Yellowfin grouper
介紹:
細點石斑魚的外觀呈長橢圓形,側扁而略高,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4-2.7倍。體色在頭部及體側淡灰藍色,頭部、體側及各鰭有小黑斑及一些呈鋸齒狀、不現則狀的較大黑點分布。除胸鰭外,各鰭或寬或窄具有黑緣。
細點石斑魚喜好棲息於潟湖及海灣內之獨立礁周圍水域,亦常常被發現於外礁斜坡區。食性為肉食性,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分布區域為西太平洋區,北起日本南部,南至澳洲,東至斐濟。在台灣產於南部、東部、北部及澎湖海域。
細點石斑魚為具經濟性之食用魚,由於特殊的體色斑點,亦常被作為觀賞魚展示於水族館中。烹調方式以清蒸為佳。
本網站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版權所有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水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版權所有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水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