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觀賞水族圖鑑 / 其他水族寵物 / 海水生態缸中的藻類培育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海水生態缸中的藻類培育
發文日:97/08/26

海水生態缸中的藻類培育

       偶爾伴隨活石 (living rock) 或珊瑚附著基座一同進入缸中的各式藻類,由於藻體具有隨種類表現差異極為明顯的色彩與型態,因此頗受到飼養者的歡迎;而能持續生長的藻類,不但增添了景觀的可看性,讓一方水族箱就如擷取自然海景中的局部般自然動人,同時還可作為部分藻食性或植物食性 (herbivorous) 魚類的天然餌料來源,因此對於這類偶爾現身於活石或珊瑚礁叢表面的各式藻類,飼養者多半抱持樂觀的接受態度。甚至部份飼養者,基於景觀營造或水質處理的需求,還會在水族箱中栽植俗稱為羽毛藻的蕨藻 (Caulerpa spp.)、擁有細膩型態的葡萄藤或是色彩鮮豔的錫蘭海膜 (Halymenia durvillaei),或是在主要飼養缸以外,藉由串聯方式另行營造一個藻類飼養缸,並藉由交互循環的水流,達到分解含氮廢物與促進磷吸收的特殊過濾效果。

       不過要在水族箱中維護藻類的持續生長,有時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來是因為這類藻體對於環境中的溫度、光照與營養鹽組成濃度十分敏感,稍有變動或失衡便容易引發急促且大規模的死亡,另一方面,則是在海藻競爭生長下,許多微量元素會快速的被生長旺盛的藻類所消耗,因而影響其他生物的利用;特別是在空間與水量皆多所限制的水族箱中,密閉的狀態將使這種資源競爭與消耗更形嚴重。

       水流循環與過濾系統中持續運轉的馬達、上部照明所散發的明顯熱度,以及位於缸底櫃中過濾槽因受空氣交換不良而顯出的持續悶熱,這些有可能造成缸中水溫上升的因素,都有可能讓多數海洋附著性藻類的生長受到限制,但在藻體生長多需供應特定波長與色溫的強光要求前提下,有時很難在光照與溫度上取得平衡。因此多數以飼養海洋腔腸或軟體動物的水槽中,或以培育藻類為主的造景缸多會妥善利用降溫或冷卻系統,將環境溫度盡量維持在多數物種可以接受的 24-26  ℃左右。

      此外營造類似潮間帶環境明顯的水流與旺盛溶氧,以及搭配照明啟動一同作用的二氧化碳擴散系統,對於培育諸如葡萄藤、羽毛藻或錫蘭海膜這類具有觀賞價值的綠藻與紅藻,也多是必要的條件。持續流動的水流有助於物質的充分循環與水體更新,而不時改變方向的出水方式,或是利用間歇式啟動的純水馬達模組,也可營造出潮間帶旺盛的水流衝擊與擾動,避免因有機碎屑持續沉積而影響藻類或其他腔腸動物的生長。

      此外,如果經費允許,則不妨在營養補充上妥善供應,特別是海水微量元素、碘與諸如鍶、鉬及銫等特定元素的添加。配合適當光照、溫控與水流系統,相信不消多時,便可欣賞到有別於水草造景缸的海藻魅力。

(圖/文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水產養殖學系 黃之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