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綠竹一生 / 整理綠竹筍的家 / 竹筍復耕技術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竹筍復耕技術
發文日:98/10/12

竹筍復耕技術-謝明憲、許涵鈞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

台灣竹筍栽培面積頗廣,全臺平地和高山地帶,均有分布,主要竹種包括桂竹、孟宗竹、麻竹、綠竹、烏腳綠竹5種。夏季是竹地下莖生長、伸展和筍芽膨大季節,此時土壤濕潤有利竹筍增產。如果在竹地下莖及筍芽生長期能滿足水分養分的需要,第二年竹筍要比乾旱年增產30%~40%。但每年7~8月份是颱風季節,如不做好排水溝,颱風夾帶暴雨,極易造成土壤鬆動後的竹欉水土流失,恐使地下莖暴露,失水乾癟影響竹筍產量。因此夏季做好施肥、保土排水、誘導地下莖生長工作十分重要。而去頂矮化、鋪草覆土、疏通排水溝渠則是颱風季節重要管理措施。

一、颱風豪雨季節準備事項

  1. 竹筍在夏季裡,雨量充沛時,開始大量發筍,10月以後,進入旱季,逐漸停止發筍。麻竹、綠竹等欉生竹的抗風力較弱,強勁季節風和颱風都會損傷竹葉,吹斷竹桿,因此,不宜在向風地帶和近海區域栽培。
  2. 保土排水:在夏季深翻竹欉土層時,在竹欉的上坡處,挖好寬30~40公分,深20公分左右的排水溝,以利排水。另挖長寬各3~4公尺,深1.2~1.5公尺的小凹穴若干個,挖出的泥土施在竹欉基部,增厚土層。暴雨時,夾帶的泥土可沉積在凹穴內。待雨停後,既可使凹穴雨水下滲林地,使竹林地濕潤,又可將沉積在凹穴的泥土加在林地內,增加土壤厚度,減少水土流失,有利竹筍增產。
  3. 在颱風季節,雨水較多時,宜注意排水,以免竹筍經長時間浸泡後,根群受損而腐爛(呈臭水味)影響品質。為了降低颱風季節所造成的危害,應朝竹林矮化的方向努力。

二、颱風豪雨前之措施

  1. 去頂矮化:尤其以麻竹或烏腳綠竹等太高之竹桿應予以去頂處理 ,避免受風侵襲倒伏
  2. 加強竹園內排水設施的整修,保持排水通暢,減少根部浸水時間。
  3. 剪除徒長竹枝,以減少受風面積。
  4. 園地減少不必要的耕犁,以避免水土流失或風大造成植株倒伏。
  5. 園地周邊設置防風設施或栽植防風林,以抵抗強風的吹襲。
  6. 迎風面竹欉應加強培土,防止竹林倒伏。

三、復耕措施

  1. 疏通排水溝渠,儘速排除田間積水,減少或避免根部浸水。
  2. 災後清除竹園內已罹病竹欉,以免病蟲害快速蔓延。
  3. 剪除或砍除受損枝條及折斷竹桿,以利竹欉儘速恢復生長勢。
  4. 災害後應酌予施用肥料,以促進恢復生長勢。每一竹欉可施用台肥5號或43號0.5-1kg,視竹欉大小及土壤肥沃度不同而增減,施肥後需覆土,以免肥分流失。
  5. 綠竹園於災後立即培土,以減少竹筍出青,因為培土可維持土壤疏鬆深厚,並有利於竹欉保持土壤溫度及溼度,以確保竹欉地下莖維持正常生育勢。
  6. 折彎未斷之植株若枝葉未枯黃者仍有生產能力,應予保留。
  7. 全倒竹欉若已乾枯,應儘速挖除,以免成為病蟲害孳生源。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服務電話:(06)591-2936或0800-888-864
竹筍復耕諮詢:謝明憲 (06)591-2901轉537
許涵鈞 (06)591-2901轉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