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豬氏物語 / 豬言豬語 / 演化宿命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演化宿命
發文日:97/08/26

演化宿命

古云:「三十而立」,要成家立業,少不了要先學會養豬,因為「家」就是屋簷下有豬,豬是華人主要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在臺灣每人每年豬肉的消費量約40公斤,簡單的說就是每年每二個人要吃掉一頭豬,如果您是四口之家,只要在家裡養二頭豬,就達到國人豬肉消費量的水準了。

在家裡養二頭豬可是要足夠的空間,因為豬出生時只有1-2公斤,此時需要在手上愛撫餵乳,三週離乳時就有5-6公斤,此時害羞可愛,由第四週到第十週保育期,體重增加到25-35公斤,此時調皮搗蛋,可愛極了,此後像吹氣球一般,到了六月齡(約24週)體重急增至110公斤,此時一切失控,每天要產出3-4公斤的固體排瀉物,帶出去散步可要人追著豬跑,脾氣來時全家人都推不動他,豬可能是長的最快的哺乳類動物之一,所以能作為人類主要的家畜。毛毛蟲是世界上長的最快的動物,在幼蟲階段體重可以增加三千倍,連豬都望塵末及,只可惜人類沒有將毛毛蟲當作主要蛋白質食物。

母豬一胎就能生8-12頭仔豬,最多可以生22-26頭,只要六個月就性成熟,到八個月生殖器官發育完全,配種後333(3個月3週又3天,即114天)就可分娩,所以每一世代約差一年。如果以現代人約30年生一個小孩,比較母豬在一切溫飽情況下30年與她的女兒、孫女、曾孫女、曾曾孫女、曾曾曾孫女、曾曾曾曾孫女‧‧‧等所產出的後代,根本無法比。但是不用擔心,世界人口總數約63億,豬隻總數約9.5億,豬都被食物鏈最上層的人類吃掉了,人還是勝豬一籌。

豬就是這麼的「長的快」又「生的多」,所以註定成為主要家畜的宿命,如果喬治‧歐威爾所寫的「動物農莊」故事成真,豬成了地球上的主宰生物,要擔心的首要問題一定是控制豬口,節約糧食,否則地球上的食物一定無法供給幾何倍數成長的豬吃,次要問題是如何變成二腿走路,運用前肢操作器械,經過萬年演化後,豬世界的女豬可能性成熟變慢,三十年才生一隻小豬,小豬也會長的比較慢,成長緩慢才能累積足夠的智慧,豬又成功的演化成後腿走路,前肢演化成四指零活,耳朵不用扇蒼蠅而變小、鼻子變短而尖、雙眼明亮、身裁變瘦長,屆時豬的考古學家說:「我們的祖先是人不是豬」,這就是「宿命」與「演化」的奧妙之處。

如果您體重高於95公斤就要小心,因為依據臺灣肉品拍賣市場的規定,95公斤以上就是規格豬,如果您的體重大於110公斤就更要特別注意,因為肉豬拍賣的平均體重大約是115-120公斤,如果您不想被稱為「甘迺迪」的話。

古時「六畜興旺」指的是馬、牛、羊、雞、狗、豬;現在依「畜牧法」第三條的規範,家畜係指牛、羊、馬、豬、鹿、兔,家禽係指雞、鴨、鵝、火雞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動物。傳說豬在西元前7,000年就被馴化成家畜,是最早被人類馴化的動物,最早教導人養豬的書可以追溯到西元前3,468年,由中國的伏羲氏所著。世界上最重的豬叫”Big Bill”,重達2,552磅(1,160公斤;1,933台斤),肩高5英尺,身長9英尺。豬最高分娩紀錄一胎達37隻仔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