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灣杉的前世今生 / 台灣杉的生活史 / 台灣杉雌毬發育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台灣杉雌毬發育
發文日:98/08/12
台灣杉雌毬發育
雌毬分化起源於七月至八月,其雛毬芽與營養芽不易區別(D1-2)。十月中旬雌毬芽稍膨大,外被6-9枚芽鱗,內有無數孕性鱗片,一般稱為珠鱗(ovulate scale)或種鱗(seed scale),螺旋狀排列於主軸上。由化石形態與現今植物解剖細節推測,此鱗片並非由簡單的孕性大孢子葉(fertile megasporophyll)與胚珠或種子組成,其構造相當於一片苞鱗之腋處生出一孕性短枝(dwarf fertile shoot),上面帶有大孢子葉與胚珠,另帶有若干無性鱗葉(sterile scale)或附屬物,此一短枝之各器官經長期之演化,產生癒合、變形與退化,而形成今日之珠鱗或果鱗,故此構造宜稱為種鱗複合体(seed scale complex),或苞種鱗複合体(bract-seed scale complex),為簡便起見,下文仍以珠鱗及種鱗稱之。
珠鱗於十月至一月中旬為休眠期(D3),二月上旬恢復生長,毬穗迅速伸長,突出芽鱗之上(D4),授粉期間胚珠立於展開之珠鱗底部內側,珠孔肉眼可見(D5-7),授粉後珠鱗內捲,上下相疊,整個毬穗呈閉合狀(D8),此後胚珠內之雌配子体開始發育,毬穗迅速膨大,至三月底已長達8mm。胚珠發源於珠鱗向軸側基部(D9-10),九月間已可看到突起之胚珠原(D11),十月中旬珠心(nucellus)及珠被(integument)開始分化(D12),此後進入休眠(D13),至一月底恢復生長,珠被超過珠心長度(D14),故授粉時肉眼可見珠孔(micropyle)(D15),授粉後珠孔閉合。

    台灣杉雌毬形態及發育過程之內部解剖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