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灣杉的前世今生 / 台灣杉的生活史 / 台灣杉雄毬發育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台灣杉雄毬發育
發文日:98/08/12
台灣杉雄毬發育
台灣杉之雄毬集團在八月初見於小枝頂,呈球形芽体(C1-2),外被3-6芽鱗,內含3-6個雄毬(male strobilus),呈頭狀排列,每一雄毬外有一苞片,內有二小苞圍繞(C3),中央軸上則有無數小孢子葉作螺旋狀排列。雄毬團逐漸膨大,生長一直持續,僅一月初有短暫休眠,一月底芽鱗展開,露出數個毬穗(C6),二月初孢子葉基部之小孢子囊(microsporangium)充分發育(C4-5),二月底毬軸及小孢子囊柄急速伸長,雄毬展露於苞鱗之上(C7),接著孢子囊縱裂(C8),進入授粉期。
小孢子囊發源於孢子葉底部之分生組織(C9-10),由一外表皮及皮下之孢源細胞(archesporial cells)組成(C11),外皮分裂形成三層壁,最內層為營養層(tapetum),包圍孢源細胞(C12),隨著孢子囊之增長,中間孢子囊壁層逐漸分解(C13-14),十二月底營養層與表皮脫離,花粉粒成熟後,營養層亦告分解。 在此之前,孢源細胞不斷分裂,一月初最後一次分裂則形成小孢子母細胞(microsporocytes),經短暫休眠後,二月初雄毬伸展,小孢子母細胞分離,中旬開始減數分裂(C15-18),連續兩次分裂形成四分孢子体(C16),後來小孢子分離,並立即作一次分裂,形成管細胞(tube cell)與精源細胞(generative cell)(C18),故在授粉時花粉粒(pollen grain)係由兩個細胞組成,授粉發生於二月底至三月中旬,花粉粒被風傳送至雌毬(female strobilus)之胚珠(ovule),由珠孔進入,到達珠心。

    台灣杉雄毬形態與發育階段之內部解剖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