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甘藷小學堂 / 儲藏一點靈 / 儲藏一點靈(收穫後貯藏)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儲藏一點靈(收穫後貯藏)
發文日:112/07/17

一‧收穫適期

  甘藷收穫適期,以植株莖葉變黃,下葉脫落時最為適當。台灣因氣候和種植期不同的關係,莖葉常保持綠色,故在外觀上看,無明顯表徵。就科學觀點來說,甘藷的成熟,即塊根澱粉量達最高和塊根收量亦達最高量時。一般情形來說,甘藷種植後5~6個月,即可收穫。早熟品種,可提早1~2月左右收穫。


二‧收穫方法

  採收甘藷應選晴天,收穫時通常先將地上部莖葉割去,小面積栽培,用犁將藷畦兩側犁開,再將塊根犁翻一側。大面積栽培,宜採用甘藷收穫機採收,收穫機可將割蔓,破畦及挖藷等作業一次完成,並可減少塊根埋沒損失,每公頃採收作業約需5~6小時,比用人畜工採收法快速,可節省收穫成本21~52%,具有經濟效益。採收後塊根,如表皮呈潮濕狀態時,須待適度乾燥後,再行檢藷及包裝。但應注意不可將塊根曝曬在強烈日光下,以免塊根近射面組織受到損傷腐敗。


三‧收穫後產品處理及貯藏

 1.分級及包裝

        食用甘藷與分級及包裝,在銷售過程中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食用甘藷分級標準,常因消費的喜愛和利用方式不同而異。一般可分為下列4個等級,其標準如下:

  (1)有商品價值產品:塊根直徑自5.8公分至10公分,長度自10公分~22.5公分。
  此一等級長度範圍內按塊根大小又可分為大形藷、中形藷及小形藷三種。
  大形藷-塊根直徑自8.6公分~10公分;
  中形藷-塊根直徑自7.2公分~8.6公分;
  小形藷-塊根直徑自5.8公分~7.2公分。
  (2)特大等外品:塊根直徑大於10公分以上者。
  (3)加工製罐品:塊根直徑自2.5公分至5.8公分,長度自5.0公分至17.5公分。
  (4)小藷:塊根直徑小於2.5公分以下者。

 2.癒傷處理

  甘藷塊根表皮層,如受到機械損傷,病原菌容易侵入,造成塊根腐爛,因此甘藷塊根採收後,應作癒傷處理,即將分級後塊根用有孔洞的紙箱包裝,然後放置在溫度保持29~30℃,相對濕度為90~95%的設施條件下4~7天左右,而後作貯藏或出售。此項處理之目的是使塊根有損傷部份能夠復原,提高貯存安全性及增進食用品質。

 3.貯藏

  台灣因周年都可種植甘藷,故甘藷塊根多為短期性貯存,但為減少自然損耗,也應於收穫時,選無病蟲害,質量均佳和無破損的塊根,排在竹籠內或置於有孔洞的塑膠框內或放在有孔洞紙箱內,放置在通風設備良好,溫度較低及濕度較高之處所貯存。如為較長期性貯藏,則必須放置在有良好設施之貯存庫中,溫度保持15℃左右,相對濕為85~90%的條件下貯存,可保存一年以上而不致發芽和嚴重的腐爛 。食用甘藷品質的好壞,除了品種本身的特性外,還與癒傷處理和貯存處所的環境條件等有極密切的關係。甘藷採收後塊根,經鈷60射線適當劑量照射後,可抑制塊根發芽而能延長塊根貯存期,並可保持產品品質。在合理劑量下照射,有其安全性,不會引起毒性傷害。臺灣因高溫多雨,又塊根含水分高,所以新鮮塊根久貯困難,通常是在收穫後,製成乾簽貯藏,藷簽最適貯藏的含水率在8~11%,如含水率在17%以上時,容易腐爛發酵


四‧用途

  甘藷的用途甚廣,塊根可作為人類的輔助食糧和家畜的混合飼料,莖葉也為家畜之良好飼料,而幼嫩葉和幼芽也可充作蔬菜用。在工業上可作為製造酒精、發酵工業、飴糖、醋、檸檬酸及醃製劑等的原料。在農產品加工業上可供製造藷條、藷片、甘藷湯圓、甘藷丸、雪片,及適量的摻入麵粉中,製作各種糕餅、點心和麵條等的原料。現今甘藷的用途,由於社會和經濟結構的改變,甘藷用作飼料已極顯著減少,目前主要供食用,部份作為食品加工和葉菜用。今後如能開闢甘藷產品有效利用的途徑,則甘藷的生產及產業發展仍有極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