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甘藷小學堂 / 成長好所在 / 成長好所在(土壤條件)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成長好所在(土壤條件)
發文日:112/07/17

       甘藷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在貧瘠及酸鹼度低的土壤仍有相當的產量,耐旱性強,可粗放栽培,生產成本較其他糧食或飼料作物低廉,同時甘藷為糧食作物中對日光能固定效率最高的一種作物,因它有長期間乾物生產的潛能,在4~5個月的生育期每公頃即有20公噸的鮮藷產量,約相當於6公噸的乾物產量,尚且不包括地上部的莖葉生產量。故食物短缺時,在短期間內甘藷即可發揮高的生產潛能及供應能力。

       甘藷對土壤選擇不嚴,各種不同土壤皆能生長,但塊根收量與品質則有明顯不同。一般以砂質壤土有利於塊根的形成和肥大;肥沃粘重土壤,可使莖葉生長旺盛,對塊根肥大不利,所以收量不高,藷形也不整齊,塊根品質較低劣;瘠薄砂土,雖塊根品質良好,但收量較低。適合甘藷栽培最有利土壤,以土壤有良好的團粒結構,土層較深,排水性和通氣性均良好,含有適量的有機質,而較為肥沃的砂質壤土或壤土等為佳。

       甘藷對土壤pH值適應性很廣,土壤pH在4.2~7.0之範圍內,對甘藷生長及收量影響不大,土壤最適的pH值在5.2~6.7之間,而土壤pH值對甘藷品質之影響,因品種不同而異。另外剛好台灣位於熱帶及亞熱帶之間,氣候溫暖,使周年均適合種植甘藷。一般而言,甘藷栽培季節可分為4個時期,即春作(即一期作,2-4月間種植),夏作(即二期作,5月至7月間種植),秋作(8-9月種植)及裡作或晚秋作(10月至11月間種植)。栽培期之不同,則可能因為氣候條件之變化,使其生長發育、塊根產量及品質有相當大的差異,此為甘藷育種及栽培上應加注意之要點。故為生產品質與產量皆佳之甘藷,宜配合各地區之氣候上及地理條件之差異,研擬不同生產策略,以達到周年栽培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