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芋頭小百科 / 家族篇 / 子芋品種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子芋品種
發文日:97/01/09
子芋就是閩南語稱為「芋仔子」或「抱子芋」的小芋頭,子芋品種的母芋比較嬌小,口感差,但是分球性強,子芋數量最多可達30多個,子芋的風味與口感特殊有別於母芋。子芋品種主要產於高雄及屏東山區,是原住民重要的傳統作物。子芋品種植株高度中等,母芋較小,分球性強,子芋及孫芋數目多,不同品種間子芋具有不同程度休眠性,每株分球數約10 ~ 30個。子芋發達,易與母芋分離,有圓錐形、短球形、長球形或棒形等,以煮熟後直接食用為主,肉質細緻多為黏質、香氣濃。子芋品種之母芋質地粗、食味品質差。目前台灣主要的子芋品種包括:

1.赤芽芋
晚熟品種,因芽體呈淡桃紅色得名,定植到採收需9 ~ 10個月以上。株高約120公分,葉柄深綠色稍帶褐色。母芋呈橢圓形,子芋為長球形或棒狀,食味佳略帶粉質,耐旱性強,是南部山區重要的栽培品種。

2.狗蹄芋
母芋略小,子芋較多,芋形扁圓,分球性強,生長中後期所有子芋連結成一不規則塊狀球莖,植株較矮,葉柄細,葉片薄,地上部全株淡綠色,肉質滑膩具黏性,食味淡,多利用於食品加工。

3.高雄二號
由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於2003年選育出之品種。為早熟品種,定植後7.5 ~ 8個月即可採收,食味品質佳,香氣濃郁,耐儲藏,適合旱田栽培,產量稍低於赤芽芋。株高中等,子芋整齊,呈短球形,每株分球數14 ~ 2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