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稻作-水稻

 
項目符號

水稻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一點大螟
二化螟
大螟
小稻蝗
白星椿象
白背飛蝨
長角麥蚜
南方綠椿象
負泥蟲
細針緣椿象
斑飛蝨
黑尾葉蟬
黑椿象
電光葉蟬
臺灣蜘蛛緣象
臺灣鐵甲蟲
瘤野螟
稻心蠅
稻水象鼻蟲
稻苞蟲
稻細蹣
稻象鼻蟲
水稻薊馬
褐飛蝨
樹蔭蝶

 

稻細蹣 (Yellow rice borer)

學名:Steneotarsonemus spinki Smiley

(羅幹成。2003。稻細蹣。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水稻保護,第175頁。防檢局。台北。448頁。)

生態習性:
  分為卵、幼蹣、蛹、成蹣四期,幼蹣及成蹣可由飛蝨產卵痕或螟蟲之蛀入孔潛入葉鞘內。完成一代所需日數約為1035天。

形態:  

卵:

卵形,灰白色,卵殼表面略具光澤。

幼蹣:

出孵化之幼蹣呈乳白色,半透明,腹末端呈三角形膨大狀,取食生長發育後,此部即告消失。

蛹:

蛹期雌雄可辨,雌蛹細長,雄蛹末端膨大,體均呈灰白色,至脫皮前略呈褐色。

成蹣:

雄成蹣體呈龜形,其腹末具有鋏狀後足;雌成蹣體呈長卵形,腹末之後足細長。

(羅幹成。2003。稻細蹣。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水稻保護,第176頁。防檢局。台北。448頁。)

危害狀:
  稻細蹣性喜危害水稻之葉鞘內層表面,隨著水稻之生育及被害葉鞘之不適寄生,而有向上遷移為害之習性,至水稻孕穗期稻細蹣即大量遷至劍葉葉鞘內側危害,由於其體表常附著水稻葉鞘腐敗病菌 (Acrocylindrium oryzae Sawada) 之孢子,而經由其口器取食之傷口,水稻葉鞘腐敗病菌即侵入傷口而致病,由於稻細蹣和水稻葉鞘腐敗病雙重之為害,使稻穗產生不同程度之危害狀;如穀粒褐化,穀粒不充實,穗頸矮化,並顯著成扭曲狀,穗重及千粒重顯著下降,嚴重影響水稻之產量及品質。在水稻抽穗後,稻細蹣亦可侵入穀類內側危害,影響穀類之發育。

(羅幹成。2003。稻細蹣。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水稻保護,第175-176頁。防檢局。台北。448頁。)

防治方法:

一、

水稻收穫後,稻草徹底焚毀,以殺除稻草內殘留之稻細蹣。

二、

稻樁及再生稻為稻細蹣傳播之橋樑,宜提早犁田翻入土中,並經15日之進水處理,然後再行插秧。

 

(羅幹成。2003。稻細蹣。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水稻保護,第179頁。防檢局。台北。4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