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稻米知識大全 / 稻米的種類 / 水稻野生種的多樣性與利用性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水稻野生種的多樣性與利用性
發文日:103/05/06

水稻為世界上主要的糧食作物,稻米為全球1/2人口賴以為生的主要食物,目前農民栽種的、市面上看到的,像秈米(長米)、稉米(短米)、糯米、黑米、紅米或是香米等形形色色的米,幾乎都來自同一個物種Oryza sativa,由於O. sativa原產於亞洲因此稱為亞洲栽培稻,而後傳播至世界各主要的稻作產區,所以也稱普通栽培稻,甚至泛稱為栽培稻。往往讓人忽略了稻屬還有另一個原產西非但栽培面積不大,且逐漸被亞洲栽培稻取代的非洲栽培稻種O. glaberrima。正當亞洲栽培稻將台灣地方品種低腳烏尖半矮及高產特性推上國際舞台,成就了水稻綠色革命之際,東南亞主要稻作產區對褐飛蝨所引起草狀矮化病束手無策的困境下,起源於印度的栽培稻近親一年生野生稻O. nivara是當時唯一抗草狀矮化病的種源;而原產中國的野生稻O. sativa f. spontanea細胞質雄不稔特性的應用,使得雜種水稻得以商業化生產,於是鮮少人注意的野生稻價值逐漸受到矚目。稻屬內除了兩栽培稻種外,還有20多個野生種,野生稻在栽培稻的馴化過程所扮演的角色,從古至今一直都未曾缺席過,只是有些遺傳物質早已融入栽培稻而未曾被注意過,有些則因栽培環境的惡化而受到重視。這些野生稻的分布從貧瘠的乾旱地至深水區,甚至在光照不足或高溫高濕的多樣性環境下,其適應自然環境的各類特性,成為改良栽培稻的重要遺傳資源,不論過去利用傳統育種方法或目前配合生物技術的研究,已從野生稻種獲得許多成果。野生稻在萬年前便是糧食方舟的基本成員,然而在其原生地逐漸被良田、廠房、高樓所取代後,是否還能安穩的在方舟上佔有一席之地?希望經由本文對稻屬各物種的介紹及野生稻種在目前栽培稻改良上的應用成果,喚起更多人對作物野生種原保育的關懷和重視。(臺灣博物第118期 6-15.水稻野生種的多樣性與利用性)。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