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草藥資訊 / 前言 / 中草藥前言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中草藥前言
發文日:96/12/14
中華民族人口眾多﹐文物鼎盛﹐之所以歷久不衰之因﹐與固有中草藥植物之利用息息相關﹐其中本草藥用植物更是傳統醫藥之物質基礎,種類繁多,栽培利用歷史淵源流長﹐栽培地區更遍及中國與台灣各地。由於藥用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先民在用藥實踐中,已獲致了相當輝煌之成果。最早遠在三皇五帝時代,即有民間藥利用之記載,漢代之「神農本草經」為全世界第一部藥學專著;除此之外,魏晉之「名醫別錄」、南北朝之「校定神農本草經」及「神農本草經集注」、唐宋之「新修本草」與「開寶本草」、以及明清之「本草綱目」與「植物名實圖考及長編」等,代代脈絡連貫,傳承近二千餘年,可供參考之成書多達6,000卷以上,這些典籍主要以闡述藥用及保健植物為主,記載有關藥材之性味、歸經、功能及應用療效,內容多具實用及重大醫療價值,足以起人沈痾、益人神智,弱使令強、鬱可使寬,堪稱為人類醫藥文化之一大寶藏。

中國之傳統醫藥雖然已有數千年實際臨床應用的驗証,早在現代醫學發展之先,已建立了相當完善的理論體系,主要之理論包括:「天人合一之大小宇宙觀」、「陰陽五行」、「經絡學說」、「臟腑學說」及「辨証論治」等學說。惟因缺乏成分分析、萃取純化、藥理及臨床試驗等數據之佐証,在現代科學的驗証下,傳統醫藥由於不易解說清楚,所以時至今日仍受到相當強烈與無情之質疑與攻擊;只有本草藥物及針灸例外,由於此二者確具臨床療效,其使用者與愛好者因此不減反增;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已承認針灸至少可以治療52種疾病。近年來由於藥物之安全性極受重視,更有不少合成藥物的藥害及不良副作用逐漸被發現,使人們不得不重新檢討及重視天然藥物的價值;此外,另有研究發現,傳統生藥及其製劑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腫瘤、提升免疫能力及促進體質調整等作用,而使天然藥物之研究風氣方興未艾,日盛一日。素被視為不科學的傳統醫藥,隨著海峽兩岸四地中醫藥之交流與科學化之加速發展,已逐漸獲得及累積不少科學依據,我們深信,傳統醫藥終將成為新世紀一門合乎潮流的濟世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