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吳郭魚的養殖+ / 常見疾病&處理 / 柱狀病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柱狀病
發文日:96/10/31

病名

柱狀病

 

病因

柱狀菌(Cytophage columnaris)又稱滑走性柱狀菌(Flexibacter columnaris),舊稱黏液細菌(Myxobacteria),為一種常存於土壤及水中的腐生菌,常感染魚隻體表傷口,尤其口唇、魚鰭及鰓等部位,為一種條件性病原,捕撈傷害、水質不良、擁擠、高水溫、寄生蟲、營養不良、寒害及其他緊迫常誘發疾病爆發。

        菌體呈不分枝細絲長桿菌,革蘭氏染色為陰性,於組織上會形成柱狀形特殊菌落,故稱柱狀菌。不易培養,不能在一般培養基上生長,需特殊培養基才能生長,主要感染淡水魚類,尤其是高密度養殖,管理不善時在高水溫期常爆發感染,造成重大損失。

症狀

1.初期於頭部、口唇、魚鰭末端或受傷部位等出現黏液增多斑塊,食慾活力減退。

2.病變部黏液增厚,呈灰白或乳白色絨毛狀,組織逐漸潰爛壞死,並出現出血瘀斑等逐漸擴大蔓延。

3.鰓部若感染時,呼吸困難,浮頭、喘息等。鰓組織顏色變淡,黏液增生、鰓絲黏著,並伴隨潰爛及污物附著,最後窒息死亡。

診斷

觀察魚鰭、鰓及體表的病變。

治療

1.暫時停止餵飼。

2.改善環境水質,加強打氣,避免大量換水以免造成緊迫。

3.可嘗試用四級胺消毒水、碘劑及?喃劑等控制細菌感染。

預防

良好的飼養管理,避免密度過高,捕撈移池時小心操作減少魚隻受傷,維持良好水質環境。

 

 

 

引用自養魚世界雜誌-龍門水產服務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