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果樹-釋迦

 
項目符號 常綠果樹
項目符號 木瓜
項目符號 印度棗
項目符號 百香果
項目符號 枇杷
項目符號 柑桔
項目符號 香蕉
項目符號 荔枝
項目符號 草莓
項目符號 番石榴
項目符號 椰子
項目符號 楊桃
項目符號 鳳梨
項目符號 蓮霧
項目符號 龍眼
項目符號 檬果
項目符號 釋迦
項目符號 落葉果樹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果實斑螟蛾
粉介殼蟲

桔捲葉蚜
神澤氏葉蟎
膠蟲

薊馬類

太平洋臀紋粉介殼蟲

東方果實蠅 

膠蟲 (Lac insect; Kerria insect)

學名:Kerria lacca (Kerr)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果樹篇,第124頁。台中。297頁。)

生態習性:
  台灣膠蟲1年發生二個世代,第一代(冬世代)移動性初齡若蟲發生時間,南部地區為12月上旬至翌年1月間,中部為12月下旬至2月上旬間,約莖34個月的固著幼蟲期而變為成蟲期。第二代(夏世代)初齡幼蟲則一次出現於5月中旬及6月中旬,經過23個月的固著幼蟲期即變為成蟲而越冬。

    為發揮藥劑防治膠蟲的效果,須於122月間及56月間,按時調查果園內初齡幼蟲發生情形,作為適期施藥的依據,若能於膠蟲初齡幼蟲發生期,蟲體尚無蟲膠保護而曝露在外時,適時噴藥數次防治,即可使幼蟲族群於早期受到抑制或根絕,如延遲至三齡幼蟲膠質分泌增多,或於成蟲期膠質增厚達0.80.9公分,而包藏膠蟲蟲體時,始進行施藥防治,則藥劑不易接觸蟲體,防治效果必然不佳。

(黃振聲。2006。膠蟲。植物保護圖鑑系列 16-荔枝保護,第28-29頁。防檢局。台北。156頁。)

形態:  

卵:

卵藏於母體內,成熟卵橢圓形,紅色,大小約0.5×0.2公厘。

幼蟲:

初齡幼蟲粉紅色,體扁平長橢圓形,大小約0.6×0.3公厘,頭有觸角1對;黑色複眼1對;腹部9節,後端伸出一對長形尾毛。二齡幼蟲體紅色,橢圓形,大小約0.8×0.4公厘。三齡幼蟲體仍呈橢圓形,大小約0.9×0.6公厘,體被少量紅色膠質與白色蠟質。雄幼蟲二齡體較細長,直接變為前蛹及蛹。

蛹:

蛹體大小為1.67×0.7公厘,藏於黃色膠殼內,觸角、足、陰莖鞘較前蛹明顯,有翅型之蛹並具翅芽1對。

成蟲:

將腫狀蟲膠剝開,可見雌成蟲體呈赤紅色囊狀,大小約1.6×1.3公厘,複眼、觸角及足皆退化,背部有2個氣孔突起及肛孔,排成三角形。雄成蟲體大小約1.1×0.4公厘,頭部有1對細長觸角,胸足3對,尾足有1陰莖鞘,分有翅與無翅型成蟲,有翅型者有1對透明翅。

(黃振聲。2006。膠蟲。植物保護圖鑑系列 16-荔枝保護,第27-28頁。防檢局。台北。156頁。)

危害狀:
  膠蟲寄生危害植株時,以刺吸式口器插入枝條之樹皮組織吸取養液,並分泌紅色膠質及白色蠟質物,附著於樹皮上,致被害枝條葉片變黃掉落,最後造成枯枝,其排泄蜜誘發煤煙病,植株生長、開花、結果受阻,使樹勢衰弱影響果產甚鉅,受害嚴重者經35年則整株枯死,甚至整區果園廢耕。

(黃振聲。2006。膠蟲。植物保護圖鑑系列 16-荔枝保護,第26頁。防檢局。台北。156頁。)

防治方法:

一、

耕作防治:

 

1.

採果或整枝時,順便剪除嚴重被害枝條,或在防治前徹底清園,剪除膠蟲寄生枝條,剪除之寄生枝條搬離果園或集中燒毀,常於5月上旬或10月上旬以後實施,以杜絕蟲源。

 

2.

鉅除受害嚴重植株,並嫁接優良品種,3年後,即可開花結果。

二、

生物防治:果園內發現有益天敵如嚙膠夜蛾、草蜻蛉、寄生蜂等,則應善加保護。

 

(黃振聲。2006。膠蟲。植物保護圖鑑系列 16-荔枝保護,第29頁。防檢局。台北。156頁。)


無翅雄蟲
(屏東農專植保科,1987,熱帶作物病蟲害圖鑑(二)第40頁)

危害狀
(屏東農專植保科,1987,熱帶作物病蟲害圖鑑(二)第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