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動參與 / 熱帶魚教室 / 觀賞魚的來源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觀賞魚的來源
發文日:96/10/19

觀賞魚的來源  

許多飼養者在盡情選購時,往往忘了相關個體在捕捉, 繁殖或運輸上的風險。

      不論是具有多樣種類的淡水觀賞魚,或是來自珊瑚礁海域,具有艷麗色彩的海水魚,其實這類分別被稱為淡水 (freshwater) 或鹹水 (saltwater) 的種類,都可依據來源不同,將其初步歸納為野生採集 (wild caught) 與人工繁殖 (captive breeding) 兩大類。

       野生採集代表的是個體從天然水域捕捉而來,例如部分七彩神仙 (discus) 或俗稱短鯛的蜂信鱸 (Apistogramma spp.),可能採集自南美亞馬遜河 (Rio Amazon) 的特定河域或支流;或是部份卷貝魚、鯉型鯛 (Cyprichromis spp.) 與藍六間(Cyphotilapia gibberosa),可能直接自非洲坦干依喀湖 (Lake Tanganyika) 捕獲。由於這些個體,多半由其自然棲地捕獲後,經簡單的蓄養與檢疫工作,便直接運輸供應,也因此野生採集的個體,多數時也被稱為「產地線」個體。

       相對於野生採集供應,部分種類由於採集或運輸不易、具有持續且大量的市場需求、必須經由育種與選汰方式表現特殊性狀等因素,因此必須仰賴人工培育。所以這類分別由繁殖者、溫室或大型魚場所培育的繁殖個體,便被稱作繁殖種、人工品系或水族品系(aquarium strain)。

       雖然現今在水族市場中所見到的販售魚隻,多脫離不了這兩大來源,但在野生捕捉與繁殖個體間,卻難以藉由純粹的價格作為衡量標準。因為野生個體代表的是擁有獨特的基因來源,也因此許多販售的個體,往往在完整的學名 (scientific name) 之後,還加註了採集的地點、輸出地區甚至發表編號,這類的情況在許多七彩神仙、短鯛、湖產慈鯛與?魚都極為常見。而也因為長時間地理隔離所代表的色彩與型態特徵,往往成為繁殖者在育種時,絕佳來源的基因選擇與供應。只不過野生個體存在的適應、馴餌與疾病帶原問題,卻往往成為再接觸野生個體時的最大挑戰。

       反觀以人工培育方式創造出的水族品系,大量且平價的供應,確實為許多飼養者帶來了莫大的優惠;同時由於長時間的人為環境培育,因此多半在水質與餌料適應,或是檢疫及健康管理上,對於後續的飼養與管理都有較佳的保障。因此每位飼養者不妨在挑選個體前,先學會判斷個體來源,再依據實際的需要與能力,選擇適合飼養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