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如紅蓮燈(Paracheirodon axelrodi) 在英文中被稱為Cardinal Tetra,但是到了臺灣,我們則以其特殊的色彩表現,將之稱為紅蓮燈,甚至將色彩表現類似,但卻稍具顏色差異的種類,分別稱為綠蓮燈(False Neon, P. simulans)與日光燈(Neon Tetra, P. innesi)。由於本地接觸這些魚種的時間相當長,因此不論是貿易商、魚場、水族館或飼養者,在使用這些名稱溝通時都不會產生困擾。但對於近年來快速興起的中國市場,他們所稱的霓虹燈與寶蓮燈,雖然都是指上述的種類,然而在使用上卻因為存在明顯差異,時而鬧出許多笑話。
此外隨著網路資訊的快速傳遞與普及深入,許多飼養者或玩家往往在網站上,藉由主題交談或經驗分享,傳遞不同來源的資訊,然而我們若以本地常用的中文名與國外飼養者溝通,想必會像雞同鴨講般,造成許多溝通障礙與誤解。因此對於涵蓋繁多物種的觀賞水族市場而言,有必要使用全球共通的稱呼或表示方式,而基於這種異中求同的需求,因此足以代表物種分類依據與地位的學名(scientific name),便成為廣泛為採集者、魚商、貿易商、水族館與玩家所採納的共通稱呼。
學名(scientific name)是以拉丁文表示,並包括分別排列於前後,以「屬(genus)」與「種(species)」為代表所組成的兩個字串。此外為了方便於文章中區分,讓人一演見到就能知道其所代表的是自然環境中的「一個物種」,因此在學名的表示上,皆規定以斜體為主。學名的來源可能是當初採集者的姓名,也可能是為了紀念對特殊物種或事件具有卓越貢獻的人士。不過近年來學名的給予準則,則多半依據物種的特性或棲地加以標註,因此越來越難見到諸如Neolamprologus brichardi或Paracheirodon axelrodi等為紀念某人所採取的學名標註方式。
雖然藉由查閱學名,可清楚的區分個體在種內與種間的血緣差異,同時預測藉由雜交產生子代的可能性,不過以拉丁文為表示方式的學名,畢竟顯得嚴肅與隆重許多,加上饒舌的長串字母並不容易發音與記憶,因此在部分地區與市場中,容易記憶且能直接描述個體特徵的通用俗名(local name),便也成為廣被使用的稱呼方式。例如Cardinal Tetra便為紅蓮燈(Paracheirodon axelrodi) 的英文俗稱,由於使用時間長久,因此在國際水族市場的使用率往往超過拉丁學名。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2%
我喜歡:32%
很實用:3%
夠新奇:0%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廖*福(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2/24
好

陳*美(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2/24
真好

陳*隆(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2/24
讚

陳*智(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9/29
好

陳*雅(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9/29
喜歡

油膩(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7/16
不錯

羅*珍(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7/16
真好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5/22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