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基礎理論 / 水族急救站 / 當魚隻呼吸過於急促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當魚隻呼吸過於急促
發文日:96/10/18

當魚隻呼吸過於急促           
諸多疾病皆會影響魚隻的呼吸頻率與耗氧狀態。

 

       絕大多數的魚類棲息於水域環境中,僅有如俗稱花跳的彈塗魚或分布於非洲大陸的肺魚 (lungfish),因為覓食、競爭領域或為度過乾燥高溫的夏季,才會出現暫時性離水的生活。也因此,有別於陸地動物,這些長時間生存於水中的生物,主要的呼吸器官為鰓(gill),少部分種類則以腸道、上鰓器官、體表黏膜或是口腔絨毛輔助呼吸。

       健康且在穩定狀態下的魚隻,呼吸狀態是相當穩定的,也就是說,不論是鰓蓋開闔的幅度、速度與頻率,都該呈現對稱與穩定。因此當缸中飼養的魚隻,一旦出現左右鰓蓋開闔幅度不同與開闔速度過快,甚至是出現無精打采的狀態、或是必須以口直接吞嚥空氣,並且顯得十分焦慮與痛苦時,可能代表魚類正處於緊迫或感染的狀態。

       魚類呼吸過於急促的主要原因,多來自水體環境中溶氧的不足;當溶氧量下降至魚類難以適應的範圍時,魚類便會因為緊迫而分別出現呼吸急促、黏液大量分泌甚至浮頭等現象,而如果飼養者未能藉由增加水流交換或有效提升溶氧等及時處理,魚隻很快便會出現因為缺氧而產生的休克甚至死亡。

      水中的溶氧與溫度、水流交換速度、通氣量甚至水中溶存的物質有關。高溫狀態會降低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而交換速率過慢、通氣量不足或飼養生物密度過高的環境,則會因為溶氧與耗氧難以達成平衡,而導致生物出現缺氧現象。此外,水質惡化的環境,或在水族箱中投入特定種類的藥品,亦會造成環境出現暫時性溶氧的改變,因此為了避免在治療過程中引發生物缺氧,多數種類的藥品在使用說明上,都會標註須留意溶氧改變或增加循環量等警語。

      造成飼養魚隻出現呼吸急促現象的另一個原因,便多來自感染問題。許多好發於體表或鰓腔寄生原生動物 (protozoa),多半會在感染後造成魚隻呈現呼吸困難的現象。例如常見於淡水魚的白點症,或是感染海水魚的卵圓鞭毛蟲、三代蟲與海水白點原蟲,皆會因為寄生於鰓組織表面,而使鰓組織在大量分泌黏液後,降低對於水中溶氧的攝入,因而引發缺氧現象。此時如果未能先以增加水中溶氧為前提,而冒然投與藥物進行治療,因為藥劑溶解時所消耗的氧量,往往會使個體的缺氧狀態更顯嚴重。

            因此當發現飼養環境中的魚隻出現鰓蓋開闔幅度過大、失去平衡與浮頭現象,最好能在採取即時處理外,儘速查明引發原因。以免讓情況迅速擴大,造成對魚隻健康更嚴重的傷害與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