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且在穩定狀態下的魚隻,呼吸狀態是相當穩定的,也就是說,不論是鰓蓋開闔的幅度、速度與頻率,都該呈現對稱與穩定。因此當缸中飼養的魚隻,一旦出現左右鰓蓋開闔幅度不同與開闔速度過快,甚至是出現無精打采的狀態、或是必須以口直接吞嚥空氣,並且顯得十分焦慮與痛苦時,可能代表魚類正處於緊迫或感染的狀態。
魚類呼吸過於急促的主要原因,多來自水體環境中溶氧的不足;當溶氧量下降至魚類難以適應的範圍時,魚類便會因為緊迫而分別出現呼吸急促、黏液大量分泌甚至浮頭等現象,而如果飼養者未能藉由增加水流交換或有效提升溶氧等及時處理,魚隻很快便會出現因為缺氧而產生的休克甚至死亡。
水中的溶氧與溫度、水流交換速度、通氣量甚至水中溶存的物質有關。高溫狀態會降低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而交換速率過慢、通氣量不足或飼養生物密度過高的環境,則會因為溶氧與耗氧難以達成平衡,而導致生物出現缺氧現象。此外,水質惡化的環境,或在水族箱中投入特定種類的藥品,亦會造成環境出現暫時性溶氧的改變,因此為了避免在治療過程中引發生物缺氧,多數種類的藥品在使用說明上,都會標註須留意溶氧改變或增加循環量等警語。
造成飼養魚隻出現呼吸急促現象的另一個原因,便多來自感染問題。許多好發於體表或鰓腔寄生的原生動物(protozoa),多半會在感染後造成魚隻呈現呼吸困難的現象。例如常見於淡水魚的白點症,或是感染海水魚的卵圓鞭毛蟲、三代蟲與海水白點原蟲,皆會因為寄生於鰓組織表面,而使鰓組織在大量分泌黏液後,降低對於水中溶氧的攝入,因而引發缺氧現象。此時如果未能先以增加水中溶氧為前提,而冒然投與藥物進行治療,因為藥劑溶解時所消耗的氧量,往往會使個體的缺氧狀態更顯嚴重。
因此當發現飼養環境中的魚隻出現鰓蓋開闔幅度過大、失去平衡與浮頭現象,最好能在採取即時處理外,儘速查明引發原因。以免讓情況迅速擴大,造成對魚隻健康更嚴重的傷害與損失。
圖說: 諸多疾病皆會影響魚隻的呼吸頻率與耗氧狀態。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72%
我喜歡:24%
很實用:2%
夠新奇:0%
普普啦:2%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claire_mia(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11/18
讚

莊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12
好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12
good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12
GOOD

蕭湘(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12
棒

莊英(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12
讚

美(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12
thank

小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12
好

美美(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12
GOOD

陳*隆(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2/08
讚

廖*福(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2/08
好

陳*美(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2/08
真好

陳*智(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9/23
好

陳*雅(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9/23
喜歡

羅*珍(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7/08
真好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4/17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