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基礎理論 / 水族急救站 / 當魚的眼睛突然變的白濁時......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當魚的眼睛突然變的白濁時......
發文日:96/10/18

當魚的眼睛突然變的白濁時......      

觀察魚隻眼睛,體色與食慾差別,往往能快速對個體健康進行判斷。

 

       許多飼養者曾經會有過這樣的經驗,便是在某一次近距離的觀察中,突然見到飼養魚隻的眼睛表面突然變得白濁;而在後續的觀察中,個體或許會逐漸康復,然而多數時候,卻發現在轉為白濁的數天內,眼睛周圍可能浮腫,進而出現嚴重的感染症狀,甚至在最後引發眼球脫落或死亡等現象。

       若要探討造成魚隻眼睛轉為白濁的原因,首先飼養者必須確定這種明顯出現的狀態,是屬於個案,或是在缸中其他飼養魚隻或生物都會見到?因為這多半可以輔助飼養者迅速查明原因,並且採取適當的處理對策。如果出現的只在特定個體,在持續觀察下也不見其他個體發生類似狀況,那麼原因極有可能僅來自撈取時的機械性傷害,或是在環境中受到其他個體攻擊,所引發的相關感染。但若是缸中飼養對象有許多具有類似狀態的個體,發生比例極為明顯,甚至有逐漸擴散與加重的情況,則或許該考慮是否出現水質 pH 大幅震盪、水中滲透壓有無明顯改變,甚至是否來自於病原生物的感染,或是因營養供應失衡而引發的營養性疾病。

       在所有造成原因中,通常以機械性的傷害、pH值的大幅震盪及病原感染最為常見;前者多來自個案且多不具傳播性,而後者則因造成原因普遍存在於環境中,影響所及涵蓋整個飼養環境與對象,因此造成的傷害可能較大。

       機械性的傷害多來自不當的撈取過程,或是其他個體的攻擊所致。例如再搬運或抓取魚隻時,若網具表面過於粗糙,或在撈取與搬運時,未能對個體進行適度的保定,而任其衝撞、跳躍甚至直接摔落於地,這些皆會造成魚隻眼部的明顯傷害。或是許多魚隻具有攻擊其他個體眼睛的粗暴行為,不然則是當魚隻處於劣勢狀態下,在遭致攻擊的過程中,往往第一個被侵襲的便是脆弱的眼部。當然因為這類機械性傷害所造成的眼睛表面白濁甚至是眼球喪失,是不具有傳播性的,然而為了個體健康、正常生理或欣賞價值考量,仍然須盡量降低相關情況發生的頻率。

       此外飼養環境中 pH 值的大幅震盪及病原感染亦是造成魚隻出現眼睛白濁的主要原因。前者多來自於未經適應水質的冒然放養、添加藥物或是未經規劃的迅速增酸或增鹼,而後者則導因於相關細菌性或寄生蟲性的病原感染。要分辨兩者間的差異其實並不困難,因為 pH 值震盪所造成的傷害,常會使魚隻眼球表面的透明度與色澤出現改變,同時伴隨急促的呼吸頻率與黏液大量分泌,而病原感染則是在眼球表面出現白濁同時,還產生其他特定部位的病灶,或是持續性的病理感染現象。只不過這兩者同樣都是發生於飼養環境,並對所有個體都會造成影響,因此需要飼養者在儘速發現並查明原因後,及時採取正確的操作處理加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