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 : Longhorn cowfish
中文名 : 角箱魨、長角箱魨
原產地 : 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零星分布則包括印度洋、紅海甚至東非周圍海域;臺灣週遭海域的珊瑚礁環境亦偶可見到。出現於水族市場中的個體,來源則完全為野生捕捉供應,且由印尼或菲律賓一帶輸入。
最大體長 : 輸入個體體型會依據季節月份不同,而出現明顯的體長差異,一般市場中會依據受歡迎的程度,將輸入魚體分別限制為3 cm以下與8 cm以上等兩種規格;前者雖然角狀突起甚不明顯,但卻具有極為可愛的渾圓型態,而後者則具有霸氣十足的尖硬角刺,適合與其他珊瑚礁魚類一同搭配混養。最大體全長則可達到18公分。
型態特徵 : 類似幾何構造的奇特外型,讓多數人在見過一次後,便很難忘卻牠們那可愛逗趣的外表;此外類似機器人般的笨拙泳動姿態,也讓人對牠們有著更多的愛憐與飼養意願。這類箱魨由於行動緩慢,因此為了有效躲避敵害的騷擾與攻擊,所以除了體表鱗片特化成為如同瓦片狀的骨板,同時分別位於額端與對應側的尖銳角狀突起,甚至是具有刺激性的體表黏液,多重的保護策略,都讓牠們在面對掠食者時能臨危不懼。只不過呈現立體盒狀或箱狀的奇特外型,往往讓牠們難以符合水域中的流線需求,因此在活動時,也僅能靠著短小胸鰭、背鰭與臀鰭的不斷振擺,緩慢移動。
攝食偏好 : 對不同來源與種類的食物,皆具有極佳的接受性;格外是偏向動物性來源的餌料,如豐年蝦、糠蝦與切碎蝦仁等冷凍餌料,特別顯得興致高昂。不過由於本種的性情較為羞怯,加上行動緩慢所導致的搶食能力不足,因此若當環境中存在雀鯛(damselfish)或鸚鯛等活潑種類,往往無法充分攝食。
混養注意 : 絕大多數發生於牛角這類角箱魨的飼養問題,多來自海水白點症的感染,這類由白點蟲(Cryptocaryon irritans)為主要病原,所造成的寄生蟲性感染,常好發於這類型態特殊且黏液成分有別於其他種類的魚種身上。建議在感染初期便須即時處理,同時亦須針對水體、底質、濾材甚至造景用岩塊一併進行徹底的殺滅病原工作。
圖說: 奇特的外型特徵,讓牛角成為知名度頗高的觀賞性珊瑚礁魚類。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71%
我喜歡:21%
很實用:7%
夠新奇:2%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4/07
good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4/07
好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2/08
很好

陳*隆(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1/21
讚

廖*福(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1/21
好

陳*美(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1/21
真好

陳*雅(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9/15
喜歡

陳*智(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9/15
不錯

婧(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8/13
愈看愈可愛^^

油膩(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7/01
真好

羅*珍(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7/01
好

不想管了(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0/11/06
這看起來很特別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