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產慈鯛所具有的卵斑,絕大原因與其展現的口孵行為有關。在充滿食物與空間資源競爭劇烈的湖域環境中,繁殖過程往往是個體最脆弱,同時也最易招致掠食者覬覦與攻擊的階段,因此如何利用極短暫的時間,卻又能充分完成產卵與授精的工作,便成為湖產慈鯛在演化上,分別出現卵斑特徵與口孵行為的主要動力來源。
卵斑通常出現於雄性個體的臀鰭末端,但後來發現在部分雌性個體身上,亦有類似的表現,只不過相對下顯得較為模糊且不甚明顯。在整個口孵行為中,多半是雌魚先將卵粒產下,隨後再迅速啣含於口中,但在這迅速交替的過程中,可能為能讓雄性對卵粒進行良好的授精。但這正是湖產慈鯛絕妙的繁殖策略,因為唯有如此,才能盡量降低卵粒暴露於外的時間,以有效降低掠食者爭食的機會。隨後在呈現重複繞圈狀的繁殖活動中,雄魚便會展開寬闊的臀鰭,將色彩與型態大小類似於卵粒的斑點展現出來,並藉由不時的抖動,試圖讓雌魚將卵斑誤認為是尚未含入的卵粒;而當會雌魚觸碰之際,雄魚則會把握機會釋放精液,讓雄性配子隨呼吸水流進入口腔中,完成幾乎天衣無縫的授精工作。
而對於俗稱劍鯊的鯉型鯛(Cyprichromis spp.)而言,雖然雄魚臀鰭不具有卵斑,整個繁殖過程也多在水域中層進行,但雌魚仍會受到雄魚那末端呈現黃色的腹鰭引導,藉由觸碰與吸吮的方式,讓含入口中的卵粒,獲得充分的授精。
圖說: 分布於臀鰭處的醒目黃色卵斑,對個體的性別區分與輔助繁殖,皆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8%
我喜歡:34%
很實用:4%
夠新奇:2%
普普啦:2%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陳*隆(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1/14
讚

廖*福(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1/14
好

陳*美(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1/14
真好

陳*智(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9/14
真好

陳*雅(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9/14
喜歡

油膩(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6/30
真好

羅*珍(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6/30
好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4/14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