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基礎理論 / 觀賞魚小字典 / 魚類特殊的繁殖行為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魚類特殊的繁殖行為
發文日:96/10/18

魚類特殊的繁殖行為         

被稱為白金豹皮或杜鵑鯰的湖產鯰魚,具有極為特殊的托育行為。

      或許對於孔雀魚由雌魚直接產出仔魚,行卵胎生的繁殖方式,或是多數湖產慈鯛將卵粒以口啣含,直到幼魚孵化的特殊行為,便驚訝於魚類多樣性的繁殖方式,那麼出現於非洲湖產鯰魚或南美濺水魚的產卵與育幼方式,絕對會感到難以置信。

       這在水族市場中被以白金豹皮販售的魚種,在英文中則被稱為杜鵑鯰,而知所以有著如此特殊的名稱,主要原因便在於牠們那極為特殊的繁殖行為。分布於非洲坦干依喀湖 (Lake Tanganyika) 中的白金豹皮,是一種體型介於 12-15 公分的中型底棲鯰魚,平時牠們是湖域中表現極為優異的覓食者,然而到了繁殖季節,牠們則會藉由敏銳的嗅覺,找尋預備配對與繁殖的慈鯛。在慈鯛為了配對繁殖而開始在環境中相互佔據地盤時,牠們會先靜靜地待在一旁,然而一旦繁殖型為開始,白金豹皮則會興奮的隨之展開一連串的活動。首先,牠們會以插隊的方式,擠身進入慈鯛產卵、啣含與受精的圈繞過程,然後趁機產下卵粒並使其授精,主要的目的,便是能在一陣混亂後,讓慈鯛能將牠們的卵粒含入口中。在充滿競爭與掠食的湖域中,若能將卵粒托予口孵慈鯛照顧孵化,其實對於不具護卵與育幼行為的鯰魚而言,絕對是項無微不至的服務。

       然而整個策略還不止於此,由於鯰魚的孵化時間較慈鯛短,加上發育速度較快,因此較早孵化,並且已完全消耗完卵黃囊能量的鯰魚幼魚,便開始以身旁即將孵化或已孵化的慈鯛幼魚為食。直到慈鯛的卵粒或幼魚已完全吃完,此時也正好是雌魚的口腔空間,已再也容納不下這些不斷成長的幼魚,因此便會將幼魚悉數吐出。然而當慈鯛發現所啣含的是鯰魚幼魚,或是仍想以口孵保護幼魚時,白金豹皮的幼魚便會利用已發展完善的胸鰭硬棘加以抵抗,而莫可奈何的雌魚,就只能望著幼魚逐漸游遠,莫可奈何。

       不過相對於白金豹皮親魚的偷懶行為,分布於南美亞馬遜河 (Rio Amazon) 流域中的濺水魚而言,後者可就盡職多了。配對後的濺水魚,會成對的聚集上方具有垂下葉片的近水面處;配對的濺水魚,會像跳雙人芭蕾一般,相互貼擁並跳出水面,然後雄魚以寬大的胸鰭貼於葉面,並把握短暫的時間與雌魚一同完成產卵與授精的工作。繁殖行為結束後,具有黏性的卵粒會黏貼於葉面,雄魚則會專心的守候於卵粒下方;不時的跳躍與大幅度擺動尾鰭,目的便是讓濺起的水珠,可以均勻地潑灑於卵粒表面,一方面防止卵粒乾燥,一方面則可讓即將孵化的幼魚,能受到震動與重力的影響,在孵化完成的短暫等待後,便可隨著滴落的水滴,重新回到充滿食物的水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