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基礎理論 / 觀賞魚小字典 / 魚類的體型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魚類的體型
發文日:96/10/18

魚類的體型  

比目魚具有極端縱扁的體型,方便牠們適應底棲生活。

      在長久演化與適應的過程中,魚類為了延續生命並尋求相對優勢的生態區位 (niche),因此逐漸在型態與行為上產生轉變,也因此,在現今分布於地球上的兩萬多種魚類中,我們才能見到如此多采多姿的驚人表現。依據體軸比例差異,我們可將魚類體型大致區分為紡綞型、縱扁型、側扁型、鰻型 (或蛇型)、箱型與其他等,每種體型所具備的型態與行為特徵均稍有差異,但這些都是經過長時間演化與適應所導致的。

       紡綞型的魚種具有優異的泳動能力,在觀賞魚中,許多加拉辛 (characin)、鯉科或是分布於新幾內亞與澳洲的彩虹魚 (rainbow fish) 均有此類特徵。

       側扁型的魚種,在海水珊瑚礁性魚類中極為常見,例如俗稱為神仙的尻刺魚,或是諸如人字蝶 (Auriga butterfly fish, Chaetodon auriga) 與關刀 (Black and white heniochus, Heniochus acuminatus) 等種類繁多的蝴蝶魚皆為典型代表,而淡水魚中則以素有熱帶魚之王的七彩神仙 (discus, Symphysodon spp.) 與埃及神仙 (Altum angelfish, Pterophyllum altum),最能讓人感受到個體具備明顯體高的翩翩風采。相對於外型流線的紡綞型魚種而言,側扁型的魚種在移動時稍顯沉靜緩慢,不過由於相對側扁的軀幹,牠們卻能在遭遇危險之際,藉由反應迅速的迴轉方式,有效躲避掠食者的攻擊。

       縱扁型則剛好與側扁型相對,許多底棲性的魚種,為了適應底水層的環境,因此例如俗稱為推土機的蛙口鯰 (Chaca chaca)、分布於南美雨林水域中的淡水魟魚 (freshwater stingray) 與比目魚,便是最佳的例子。

       鰻型與箱型則是造型奇特且能讓人印象深刻的獨特種類,前者例如常見於市場中,俗稱為恐龍的多鰭魚 (Polypterus spp.) 與被冠上噴火龍的棘鰍 (Macrognathus spp.),而後者則以海水觀賞魚中的箱魨最具代表。不論是鰻型魚種具有的特殊行進方式與體表發達的黏液分泌,或是箱魨立體外型與由鱗片特化後具有堅硬質地的骨板,都為牠們提供了優越異常的保護能力,讓牠們能在環境中自由來去,且對掠食者毫無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