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器與花藝古今談

 

/林靜

 

前言

 

        插花藝術的表現是世界共通的美的語言,千百年來,除了各國花藝風格不同之外,它依然屹立不衰,發展至現代,有更多人投入學習的行列,無他,花藝是生活中怡情養性、自怡怡人,充滿創意的空間藝術。

 

        而不論是古代或現代,花器與插花藝術息息相關,由古代的歷史記載中來看;在二千年前的漢代已使用圓形的陶盆,象徵池塘或湖潟,盆裡安置陶鴨陶樓,透過象徵手法,在有限的空間裡展現無限的生機。(黃永川,1988)

 

        以盆盤做為大地的插花表現,在唐代歐陽詹的春盤賦也詳細的記載:「多事佳人假盤盂而作地,疏綺繡以為珍,叢林具秀,百卉爭新,一本一枝,協陶甄之妙,致片花片蕊,得造化之神。」以盤器插作春盤,是寫景花的濫觴,所謂「春盤」,就是新年期間,以辛香材料,如蔥、蒜、薑、韭菜、辣椒等,搭配花材,以盤為器插作而成,辛香料於新年期間食用,令人精神振奮,努力工作,使一年事事順遂的用意。

 

        另一方面也是佳人們表現多才多藝的才能的機會。由此可知花器與花藝關係非常密切,先讓我們了解花器。

 

一、花器的概說

 

1.     古典花器概說

 

        關於花器的特殊象徵意義與精神內涵,國立歷史博物館黃館長永川曾在一篇序文中有精闢的說明:「當吾人進入博物館或古董店,會發現眼簾所見的器物大多為花瓶、花尊、花觚等,縱使是三代傳世的彝器,也多曾被用做花器。

 

        插花必賴花器,故而歷代花器不僅數量龐大,種類繁多,單以質地而言,銅、陶、瓷、玉、金、銀、漆、錫、琺瑯、竹、木、水晶、玻璃等;以造型論,壺、瓶、碗、盤、盂、缸、碗、筒、籃等,林林總總,不勝枚舉。單就瓶的造型而言就有觀音瓶、梅瓶、如意瓶、長頸瓶、蒜頭瓶、鵝頸瓶、天球瓶、五嶽朝天瓶、紙鎚瓶、雙耳瓶、葫蘆瓶、掛瓶、扁瓶…等等,不一而足。正因其造型別致,質地精良,藝術性高,故而為古董拍賣市場所青睞。一件花瓶價值新台幣數千萬元者屢見不鮮,而歐美各國更以能收藏一件花器擺置在古董櫃為榮,花器之有今日,豈偶然哉!

 

        實則,花器顧名思義,是插花用具,屬日常實用器具,其設計製作與花藝文化及生活環境休戚相關。一個仁民愛物的民族,對花草樹木情有獨鍾,故對供奉花卉的花器慣以『金屋』或『精舍』稱之。」(黃永川,1999)

 

        在袁宏道所著《瓶史》一書的〈器具〉篇中談到花器:「養花瓶亦須精良。譬如玉環飛燕不可置之茅茨。又如嵇阮賀李。不可請之酒食店中。嘗見江南人家所藏舊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謂花之金屋。其次官哥象定等窰,細媚滋潤,皆花神之精舍也。大抵齋瓶宜矮而小。銅器如花觚、銅單尊罍、方漢壺、素溫壺、匾壺。窰器如紙槌、鵝頸、茄袋、花尊、花囊、蓍草、蒲槌,皆須形製短小者方入清供。不然與家堂香火何異,雖舊亦俗也。然花形自有大小,如牡丹、芍藥、蓮花,形質既大,不在此限。嘗聞古銅器入土年久,受土氣深,用以養花,花色鮮明。如枝頭開速而謝遲,就瓶結實,陶器亦然;故知瓶之寶古者非獨以玩。然寒酸之士無從致此,但得宣成等窰磁瓶各一二枚,亦可謂乞兒暴富也。冬花宜用錫管,北地天寒,凍水能裂銅,不獨磁也。水中投硫黃數錢亦得。」由此可知,文人喜用的花器,種類繁多,質地精美。

 

        以銅器為例,有專用的花器如花觚,也有借用的花器,如鼎、壺、爐、缸…等,由歷史上記載得知商周遺留下來的銅器,均以平整、壯偉為原則,尤其周代晚期,器面幾乎都為緊密的幾何圖形和難以辨認的獸形圖案所填滿。「名與器不可以假人」意思是說節名與車服不可以假手他人,所以銅器是祭司與帝王至高無上的傳統思想所形成的產物。這種樣式在美學上也有極高的評價-那就要從「平滿」、「完整」、「壯偉」、「雄奇」的觀點去衡量;但是卻又少了一個「美」最不可或缺的所謂「人性」與「性靈」。

 

        銅器應用為插花花器,既古典又隆重,適合插作理念花,擺飾於特殊慶典場合,小銅器插文人花,置於書齋,花之妙趣凝香伴書香,自有一番書卷氣。

 

2.     台灣花器概說

 

        自古以來,台灣的花器也別具特色。台灣文化承襲閩南及客家等沿海風格,一脈相承,一年四季花草爛漫,插花敬神,摘花觀賞,對插花的器具自非等閒,尤其數百年來在台灣子民刻苦耐勞的努力下,形成具海島國家特質豐盛文化中的一大面相,自屬必然。(黃永川,1999)

 

       台灣花藝與花器,是台灣文化精緻高雅的一環,花藝的範圍應該是包涵花器的使用,因此,「花與器」應該是相輔相成,一體而兩面的。在台灣社會富裕,普遍愛花、賞花、插花、種花的情境下,花材與花器也就漸趨重要。尤其今天台灣插花、植花、盆栽風氣濃盛,方興未艾,「花器」的研究與介紹,更形必需。(何鎮元,1999)

 

清初(十八世紀)寫景瓶花

郎世寧繪,原畫現藏國立故宮博物院

(轉引自黃永川著《中華花藝史研究》)

 

     東方的插花,尤其是中華花藝,更重視使用花器,不僅使用前述《瓶史》中所提及各式的花器,更使用台灣陶藝家們所創作的花器,大量的使用在理念花、心象花、寫景花、造型花中,常見老師們為插花創作之需,而來來往往的穿梭於陶藝之鄉道路上,為的是讓花藝與工藝共創美學生命。中華花藝是文化創意之一環,老師們更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推手及作品的創作者。花藝與工藝貼近生活,使台灣更有魅力。

 

    《台灣花器藝術-台灣早期插花器物研究》一書作者簡榮聰認為:「站在一位文物維護者與研究者的角度思考,花與花器同等重要,兩者相輔相成。而花器如果不損壞,往往可以保存甚久,甚且數代相傳,流傳數百年,乃至千年。因此花器的本身就蘊涵了歷史與文化。作為花器,一定有它功能與特質,由於功能的不同使得花器百種千樣;由於藝術美觀的特質,使得花器有無數色采、造型、圖紋的裝飾,因而琳瑯滿目。」

 

        台灣早期花器種類就已繁多,有漢人遷移來台所攜入,故屬中國大陸漢文化系統者,也有日據文化系統者,和光復後時期混合型花器(簡榮聰,1999),在台灣的陶瓷花器、竹藤花器、漆類花器、金屬花器、玻璃花器等都有其文化藝術的背景,而依時代發展更有其特色。其他本類、石、琺瑯、骨牙、水泥、塑膠類等花器,也都曾應用人們生活中。

   

        花器文物因象徵著人類利用大自然的裝扮,代表著人類高雅生活品味,因此,它們都值得珍惜重視。

 

二、古代的花器與插花藝術

 

由黃董事長永川的《中華花藝史研究》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古代的花器與插花藝術之間的密切關係,在此,先由六朝的花器與插花藝術的應用談起。

 

六朝花藝與花器

 

        北周詩人廋信杏花詩所說「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依稀映村塢,爛漫開山城;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金盤就是精美銅盤插置紅色杏花於宴會中佈置,以饗賓客的例證。中華花藝在發展之初,瓶花、盤花兩大形式是並行發展,且使用的花材不僅限於蓮花,其他諸如杏花、梅花等均在考慮應用的範圍之內,除於佛堂及宴會插花外,日常生活之中也用插花裝飾空間。

 

隋唐的插花藝術與花器

  

談到隋唐的插花學,就會提到羅虯的「花九錫」。   

原意針對插飾當時國花牡丹提供的九大禮遇原則。當時插花之花器以精緻的「白瓷缸」或「銅器」之類高潔上好質料者為主,除瓶盤之外,為配合牡丹等大型花頭,用缸甕之類花器,六朝時,「瓶盤」等這兩種單純的插花型式發展到了隋唐以後才正式在日常生活生根流行,且形式愈多,如瓶花,缸花、掛花、占景盤花、竹筒花、盆花…..小品花,而且講求花器、配材及如何維持花命的技術與品賞方法。

隋唐時用於奉佛(包括道教)的插花,常使用「瓶」為花器。每瓶(或盤)花材只限一種,尤其是蓮花,枝葉不多,常見的以簡潔明快的三支枝幹為主要架構。

        至於一般宮廷或家庭室內擺飾的插花,花材稍多,以牡丹、蘭、梅、蓮等為主材。花器置以精美台座以增豪華效果,背景多喜懸以圖畫。《中華花藝史研究》書中又清楚的記載瓶花與盤花,其花枝與花器份量比例約為八比五或五比八,正合於所謂的「黃金分割」,是中華花藝正統插花的典型。

 

五代的花器與插花藝術

 

        五代對於花器技術之改良有其獨特的貢獻。那就是「占景盤」的發明,《清異錄》描述說:「郭江州有巧思,多創物,見遺占景盤,銅為之,花唇平底,深四寸許,底上出細筒殆數十,每用時,滿添清水,擇繁花插筒中,可留十餘日不衰。」這種花盤的特點是:

銅鑄,盆呈花唇平底,美觀穩當。細筒甚多,其作用今劍山近似,花枝可插置其中,不致倒塌。繁花幾枝一束,分開插置,可延長花命。花枝分束插置,高低各循需要,可以增加插花者藝術發揮的潛在力。

這是中華插花藝術「花器」很重要的一個發明。此外,《清異錄》更記載:「李後主每春盛時,梁棟窗壁柱栱階砌,並作隔筒密插雜花榜曰錦洞天」的記載,就是以竹筒為花器插花的起緣。

 

宋代花器與插花藝術

 

隋唐時訂農曆二月十五日為「花朝」,為百花慶生,「花朝節」到了北宋曾改為「撲蝶節」,後又改為「壺碟會」。此「壺碟會」間接鼓動銅瓷花器鑑賞的風氣,對插花藝術「花器」的應用有相當大的貢獻。

 

詩人陸游歲暮書懷:「床頭酒甕寒難熟,瓶裡梅花夜更香。

 

        陸游用的花器是瓶,瓶中插梅花。此外楊萬里有詩云:「膽樣銀瓶玉樣梅,北枝折得未全開;為憐落寞空山裡,喚入詩人几案來。

 

楊萬里插花的花器是用銀的「膽瓶」,瓶中插梅花。墨莊漫錄記錄洛陽一帶說:「花盛時,太守作萬花會,宴集之所,以花為屏帳,至於梁棟柱栱,悉以竹筒貯水簪花釘掛,舉目皆花也。」洛陽太守用的花器是「竹筒」,插各種花卉,而且竹筒是以掛花的形式做裝飾。

 

宮內所有的貴重的花器如碾玉瓶、水晶瓶、銅壺、大食玻璃瓶、名貴官窯瓷器等古董,一到花期,則全部提出,安排在各殿堂花展之用。所插的花材也選用最名貴的姚魏、御衣等牡丹花之類,梁棟窗戶則以分插以「湘筒」、「花觚」等珍貴花器貯插疊體等各類花式,非常壯觀。

 

        北方的金也受中原影響,當時的大文豪元好問也是一位花學家,常常插花,曾賦有瓶中雜花七首,如:「古銅瓶子滿芳枝,裁剪春風入小詩,」的詩句,他用「古銅瓶」為花器插滿了香花,應是素雅的文人式插花。

宋代(約十三世紀)六孔瓷花瓶

原物現藏國立故宮博物院

(轉引自黃永川著《中華花藝史研究》)

        宋代插花注重比例,理念花若所插為「枝花」,則花與瓶之比例均為瓶的口徑加瓶高總長的一點六倍左右。瓶口清虛,不使枝葉遮掩花瓶。宋代插「草花」時,如水仙插花花枝最長約等於瓶的口徑加瓶高之總長,枝葉之長短、大小、方向、形態、氣勢,均不重覆。

 

當時瓶有高至二三尺,依比例插飾,則全高有至五六尺,很是壯觀,如此高大的瓶花為免其顛仆,瓶底往往備有小孔,以便以皮帶穿綁於花架或花桌上。此外,另有仿五代占景盤,一件小花器就有至三十一孔者。宋代器物學鼎盛,花器均使用古銅或上好的瓷器。

 

明代的花器與插花藝術

 

       1.以堂花為例:廳堂大瓶插花,花器壯麗,常用附耳之銅瓷重器為主。採

用之花材多不過二三種,全高在五尺左右者。假如花器肚大下實,花材出瓶口約

1.3或1.4倍至1.6倍之間

 

 

 

                           

和諧

 

花材:黃楊、香水百合、電信蘭葉、臘梅

花器:銅鼎(古董花器)

花型:理念花

 

古銅器有豐滿、完整的美學上之評價,銅鼎使用為花器,由極點出

枝,插作理念花,花與器融為一和諧意趣。

 

 

 

 

 

         2.室花:即書齋之小瓶插花,花器多無耳之小瓷器,花材擇枝瘦巧清靈,

花色少,重枝葉,枝梗常以蔴絲將根下縛定、「湊簇像生」,而忌「彼此各向」,

有如當時的「S」型構成。「S」型有人稱之為「如意形」是明代最盛行的構圖形

式,插花深受影響。

 

清代插花藝術與花器

 

        清初堂花稍承明代的風格,花材有多至三、四種的,且常使用蔬果為素材,崇尚多花正如沈三白所說的:「自五七花至三四十花」或多瓶插花擺飾。嘉慶以後,所流行的一瓶花材僅一、二種,花頭也少;雖然如此,但瓶數與其他家具配飾卻相對增加,一次插至六七瓶者是常事。

 

 

 

   四季平安、百事如意

    原畫蔣浦繪。

   (轉引自黃永川著《中華花藝史研究》)

 

 

 

 

 

 

       至於齋花,花材更少,以一瓶一花為原則,多則兩種。花枝蕭疏,有清逸之氣,花器以瓶為主,置於八寶架或漆木几,數瓶成組,高低擺置,頗為美觀。

 

三、現代中華花藝與花器應用

 

    延續歷代花藝與花器應用,現代中華花藝在傳統中迭有新創。由於經濟及生活品質的提昇,花藝的研究、學習人口大增,大家均不以「古典」式的插花為滿足,不管是寫實或寫景、心象、理念、純藝術的造型插花,都會與現代美學理念相接合,至於素材的選擇,不只是選當地的素材,也應用國外甚至科技材料、花材、非花材的應用與創作,讓花藝家視野更為開闊、風格更為細緻。

 

     以本會花藝講義中的課程為例,前三年從講座、初級、中級、高級課程,將花型作紮實的學習;有洛書比例的哲理、有象天、象地轉盤,仿天道地道的道理;有成型、造型的要素學習,到研究班更有寫景花七景的表現、色彩機能的應用與表現、心象的表現、應用花藝、現代十全的插作,造型原理的練習。到了高級研究班花型的變化更靈活,高踞體、高兀體、踞兀體的山景、海景、心象、幻象創作。花藝與藝術造型的創作…。七年的課程,二百多種花型與藝術、發展理論的創作理念相結合,因此中華花藝的內涵是豐富而多元的,並配合豐沛的思想與熱情,作品更趨於靈動、明麗、豐富而細膩。(黃永川,2007)

 

  至於花器的使用,由於陶藝家、玻璃創作家在創作方面,積極而又蓬勃發展,且與花藝老師互動良好,因此在創新方面,陶製花器、玻璃花器用得很多。加上傳統、仿古的瓷器、銅器、竹器、石器兼使用各種應用花器;如寶特瓶的報紙、包紮器、鋁箔紙、摺器等。在台灣的花藝家,有更大的拓展空間。值得大家來努力。

 

結語

 

黃董事長對花藝文化的貢獻,是有目共賭的,最後以他對花藝家們的期許,作為我們激勵的南針:「當今隨着生活交通水準的改善,以及公開觀摩與展示風氣的更新,專業花藝家有更多發揮及觀摩的空間與機會,尤其是隨着接受公評與討論機會的增多,花藝家已不能閉門造車。傳統自省式的表現觀念一再被質疑;而關心觀賞者反應的心態也一再被檢驗的情形下,形成對傳統花藝質變的主因,未來的台灣中華花藝之呈現除生活應用外,必然在諸多國際潮流的衝擊下,在專業上作更大空間的揮灑!」

 

作品欣賞

策劃:林靜
插作:林靜、黃燕雀、葉秀霞   
協助:王曼倩

 昂然精神

 

 花材:孤挺花、山蘇、樹皮、小蒼蘭、沙巴葉、電信蘭葉、珊瑚沙

    花器:陶盤(傳統花器)

    花型:寫景造型花

      盤為六大基本器型之一,也象徵池塘湖潟,孤挺花亭亭玉立,昂然精

       神顯現充實飽滿的生氣,以高兀體表現花在盤中渾然一體的美質。

 

 

東方之竹

 

花材:玉山假沙梨、鹿角山蘇、小白菊、麒麟草、沙巴葉

花器:竹筒

花型:雙隔筒花(傳統花器)

 

欲「錦洞天」的風華再現,則須於梁棟窗柱栱階砌,並作隔筒密插雜

花。試以雙隔筒插花,追求東方美學理想的圓化。

    

 

 

粉容

 

   花材:毛杜鵑、山蘇、粉百合、桔梗、深山櫻

   花器:蓮花碗(傳統花器)

   花型:理念花

      青瓷蓮花盤花唇平底,冰裂紋細致,常用於插花,亦可置果,高踞中

      段為重點,枝腳清閟,與粉嫩花容,都是美的創造與呈現。

 

 

    視覺對立

花材:天堂鳥、狐尾花、芭蕉葉、香蒲葉、蒲葵葉

花器:陶盤(創作花器)

花型:造型花

 

似湖潟的水盤,古拙的外貌卻有流線的圓弧造形,利用植物活生生光

鮮的形色,創造視覺的對立,大折角的香蒲葉,擺明著對曲面產生制

約的誇大勢力。

 

 

共舞

 

   花材:非洲鬱金香、枯木

   花器:創意陶海洋系列(創作花器)

   花型:造型花

 

   三個成一組的創意陶、凹凹凸凸的造形,其創意靈感來自野柳的岩石

   海水拍打親蜜接觸,就與它共舞吧!非洲來的陽光花卉,笑得開懷。

 

 

相逢相遇

 

花材:向日葵、臘梅、椰葉、竹頭

花器:中空圓竹盤(應用花器)

花型:造型花

 

圓盤竹編器,損壞後只剩外圍完好,色澤美麗依舊,於是取它與花卉

結合,創造一多彩新境,「你若不信受,相逢不相遇」,用心注意癈

棄卻是美好之物。

 

 

蘊育情感

 

花材:火鶴、臘梅、芭蕉葉、天堂鳥葉、椰殼

花器:創意陶(創作花器)

花型:造型花

 

鼓起的器身蘊育著創作豐滿的情感,小小的開口,欲語。以椰殼延續

褐釉色彩,紅火鶴、綠芭蕉相搭相配是否有「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的境界呢?

  

    

生命的層次

 

   花材:文竹、垂桑、向日葵、帝后、魚尾蕨、枯木

   花器:創意陶(創作花器)

   花型:造型花

 

   陶瓶細瘦,流動的釉色印記著烈火粹練的痕跡,柔美的文竹、紅色帝

   后花讓生命的層次豐富。

 

向山蘇借點綠

 

花材:玉山假沙梨、百合、小黃菊、山蘇

花器:綠色玻璃器(現代花器)

花型:造型花

 

據歷史記載,玻璃約在距今五千年以前就發明成功,而現代的玻璃器

講求造型簡約,純粹的美感。向山蘇借點綠,襯托百合、紅果實、黃

菊的色彩。

    

 

理性與感性

 

花材:百合竹、鐵砲百合、火龍果、黃金葛葉、海芙蓉

花器:造型方陶(現代花器)

花型:造型心象花

 

方型陶既有理性的方正,又有感性的器口曲線,百合竹動勢如舞,白

百合潔淨無瑕,自然流露出整體和諧之美。

    

 

神祕意象

 

花材:火鶴、火鶴葉、白臘梅、電信蘭葉、金色緞帶、黑網

花器:輪胎(應用花器)

花型:造型花

 

輪胎圓得飽滿豐厚、老實,它雖不能在馬路上跑了,卻還可以和花卉

一起做為創作的媒材。圈起黑網,火鶴在網中變得神秘,金色的緞帶

是曲線的應用,也有綁成花束的意象。

    

愉悅之美

 

花材:黃楊、菊花、小蒼蘭、千日紅、蔓綠絨、枯木、藤、春蘭葉

花器:青花瓷盤(傳統花器)

花型:寫景心象花

 

青花瓷盤屬於釉下彩繪瓷的一種,盤內裝飾花繪、盤心欄圈內畫麒麟;

牽牛花與南瓜、周壁畫牡丹花,均寓意吉祥。取盤為器,選用花材,

以寫景心象手法插作,表現心靈自由愉悅的氣韻。

 

花見

 

花材:苔杜鵑、孤挺花、咖啡豆

花器:玻璃器(現代花器)

花型:玻璃水影造型花

 

玲瓏剔透是玻璃器的特色,它簡單利落的線條是流線的造型,是淡淡

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嗎?有人在問。

      

       包容

花材:天堂鳥、太陽花、白雪萬年青、女真、天堂鳥葉

花器:蛇木片(應用花器)

花型:造型花

 

蛇木片常用來種植蘭花,它是蘭花的大地、花器,它也讓天堂鳥、太

陽花、萬年青常駐。蛇木片理性的方形,卻有最溫柔的包容。

 

 花與瓶稱

 

 花材:米柳、觀音蓮、魚尾蕨、千日紅

 花器:定窯白四方瓶(傳統花器)

 花型:理念心象花

 

 瓷瓶質地晶瑩如白玉、狀似紙槌瓶,明袁宏道說:「大率插花須要花

 與瓶稱」、「須折斜冗花枝,鋪撒左右,覆瓶兩旁之半則雅。」花與

 器相融之美自古即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