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蠶桑與生活 / 中外的蠶桑文化 / 中國蠶桑文化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中國蠶桑文化
發文日:96/12/24

中國蠶桑文化

       在璀璨的中國文明裏,蠶桑文化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中國古代的蠶桑業十分發達,養蠶歷史久遠,早已形成一套十分有體系的蠶桑文化。從古證上的發現、各史書上的記載、以及所留傳下來的詩、詞、歌、賦……等,再再都顯示著蠶桑與中國的禮儀制度、文化藝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史記』裏提到黃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妻,嫘祖發明了養蠶,為“嫘祖始蠶”。另外,『通鑒外紀』記載:“西陵氏之女嫘祖黃帝之妃,始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服。”而《路史》則稱:“伏羲化蠶,西陵氏之女嫘祖帝之妃,始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服。從上述古書裏的記載,我們可以瞭解中國養蠶取絲的文化可追溯至黃帝時期! 另外,從“漢代文景之治,均詔后妃飼蠶,以身作則,為天下先。”與晉書載:『漢儀母后親蠶,取列侯妻六人為蠶母』、各個朝代對『親蠶禮』的記載……也都表徵著中國『以農立國』的生活型態以及對於”蠶”的重視!『親蠶禮』是由皇后所主持,率領眾嬪妃祭拜蠶神嫘祖、並採桑餵蠶,以鼓勵國人勤於紡織的禮儀。透過這樣的儀式,不但有獎勵農桑之意,也清楚界定男耕女織的工作區分,自周代以後,歷代多沿襲奉行。 而明朝傑出的自然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指出:不同繭色,不同化性有雜交強勢,利用這種雜交強勢可以選出新種。此一論斷更是我國古代自然科學史上的奇葩。 至清朝,由陳枚繪『耕織圖』裏,其中織的部分共20幅,完整描述養蠶織綢過程。清康熙皇帝重視蠶業。親作「御制耕織圖序」,在23幅耕織圖上各題七言詩一首,勸民養蠶,告誡官員了解蠶農的艱苦「耕織圖」的「織」,是描繪養蠶、織染的實際情形。 如此關於蠶的淵源典故、史料記載實在不勝枚舉。 歷史不可被遺忘,文化須要被傳承;蠶與桑,不僅僅織構出了過去傳統農耕時代裏的生活形態;也因為所流傳下這些彌足珍貴的史料珍藏,豐富了我們的藝術生活!我們相信蠶桑文化將永續的被傳承下去...


       採桑女/古詩 採桑度 (南北朝南朝 無名氏) 春月採桑時,林下與歡俱。養蠶不滿箔,哪得羅繡襦? 《採桑度》,樂府《西曲歌》名,是南朝時流行在長江中游和漢水流域的民歌。《樂府詩集》在”清商曲辭”中收集《採桑度》歌辭7首,這是其中的第5首。歌辭大意是:春天採桑的時候,在桑林中與情人聚會,她們談情說受,對情人說,養蠶要是養得少的話,以後那會有繡花的絲綢短襖穿呢?於是,她撇開情人,攀枝上樹采摘桑葉去。


       陌上桑 (南朝梁朝 吳均) 裊裊陌上桑,蔭陌復垂塘。長條映白日,細葉隱鸝黃。蠶饑妾復思,拭淚且提筐。故人寧知此,離恨煎人腸。 這是吳均寫的一首桑女思夫詩。前四句寫景,後四句寫情。 春天,野外一片青綠,生機盎然。生長在田間小路旁的桑樹柔美多姿,桑蔭遮掩路面又覆蓋池塘。長長的桑條在陽光裡隨風揮舞,嫩綠的桑葉隱藏著來回翻飛的黃鸝,靜謐的田野,不時傳出黃鸝婉轉的歌聲。然而,這樣美麗動人的景色,倒引起採桑女的無限憂慮。丈夫遠行未歸,桑女日夜思念。桑女以蠶饑思食,比喻她因情而思夫。蠶饑思食,採桑女要為蠶寶寶採桑;要採桑,就要去野外。那麼,採桑女又可以借機跳望丈夫是否歸來,因而,她擦著眼淚,提著桑籃走出門去。採桑女一邊走一邊想:我這般悲痛的心情,不知道丈夫了解與否?這離愁別恨真是煎熬人心啊! 吳均(公元469-519年),南朝梁朝的文學家、史學家,出身寒微,做過吳興太守柳暉的主薄。他了解江南的生活情況,深知下屬婦女的疾苦。除寫《陌上桑》以外,還寫一首《採桑》詩:賤妾思不堪,採桑渭城南。帶減連枝繡,發亂?凰簪。花舞依長薄,蛾飛愛綠潭。無由報君信,流涕向春蠶。詩的大意是:我思念遠行的丈夫,孤獨、淒涼之感使我難以忍受,於是我提起桑籃到渭城邊去采桑,借以排解瘀結心頭的苦悶。因思念太甚,身體消瘦,致使繡著連理枝的緊身衣帶縮短了,鳳凰簪下的頭髮也蓬鬆零亂了。在這美好的春天裡,野花與輕薄的春衣隨風共舞,雙雙春蛾喜愛在綠潭水面上翻飛。可是,我沒辦法將這綿綿春意告訴遠離久別的丈夫,只好面對春蠶流著辛酸的眼淚。


       春思 (唐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李白有不少詩作是描摹思婦心理的,此詩描一位秦地(陜西一帶) 採桑女子,思念遠在燕地(河北、遼寧一帶)行役屯戎的丈夫的情景。詩的大意是:遙想燕地野草可能剛剛破土抽葉,碧葉如絲,而我們秦地桑樹卻枝葉繁茂,綠枝低垂了。丈夫見到碧絲般的春草,必然萌生返回故里的歸思。然而,我久盼丈夫歸來卻依舊不歸,使我肝腸寸斷!春風啊,你與我並不相識,為什麼吹到羅幃帳裡來攪動我那苦悶而紊亂了的心思呢! 這首短詩,語多雙關。詩題《春思》之”春”,既指自然界的春天,也比喻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採桑女采桑養蠶,實為獲得春絲;想到丈夫久不歸來,春風拂面,又引起桑女的春思。”絲”諧”思”,”枝”諧”知”。增強了詩句的音樂美與含蓄美。


       春閨思 (唐 張仲素) 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採葉,昨夜夢漁陽。 這是唐代張仲素寫的一首採桑女思夫詩。詩的大意是:春天,城邊柳樹抽枝吐芽,隨風飄蕩,婀娜多姿;生長在田間小路上的桑樹展開青青的葉片,在陽光下揮舞,逗人喜愛。然而這樣美麗的景色勾起採桑女的情思。桑女提籃去效野採桑,可是,她站在桑樹下卻忘記採葉,老是愣在那裡出神。為什麼呢?原來,採桑女想起昨天晚上夢見正在漁陽戎守的丈夫,直到現在還在回味夢境哩!


       採桑 (唐 郎大家宋氏) 春來南雁歸,日去西蠶遠。妾思紛何極,客遊殊未返。 此詩是說,春暖時節,採桑女在桑地看到成群的大雁從南方歸來,又緩緩向北飛去。(西蠶,指採桑的地方,引申為家鄉。元康儀曰:”皇后採桑壇在蠶宮西南”。所以後人稱桑園為西蠶。)桑女聯想個人的遭遇,不禁悲從中來。她思緒萬千,百感交集,思念親人的程度達到了極點。這是因為丈夫(客)離家遠去多年,至今不歸,生死未卜,怎不叫人擔心惦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