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蠶業的演進 / 源始 / 傳播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傳播
發文日:96/11/26

傳播

       中國是絲和絲織藝術的發源地,其後隨漢張騫通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將其擴展到四方的鄰邦,因此而有「衣冠上國」之稱。

1.絲路(Silk Road)

       漢武帝建元三年(西元前138年),張騫奉命出使西域十三年,自此我國便和帕米爾以西各國建立了友好往來關係,絲綢貿易是當時 輸出的大宗物質,這就是至今為世界各國人稱道的「絲路」,用絲路打開東西文化交流的孔道,西方諸國始將中國稱為「絲國」。漢朝以降,中國養蠶織布的技術傳到外國、遠及歐洲、印度、日本等地,逐漸發展。

       魏景初二年(西元238年),曰本女王卑彌呼派專使來我國,帶回大批交龍錦等織物。我國提花和印染技術同時傳入日本。

       魏晉南北朝(西元220至西元581年)日本從中國聘請了「漢織」(北方織工) 、「吳織」 (南方織工)前往日本傳授蠶桑絲織技術。同時羅馬人用等重的黃金交換絲綢,而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和突厥王國,就以絹的交易為條件締結同盟。總而言之,中國絲絹的魅力,吸引了西方的人民。絲路即是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罕命名的,在西方人眼中,那是條「運送絲絹之路」。西元六世紀,我國的蠶種傳到拜占庭王朝(君士坦丁堡)、東南亞和阿拉伯等地,十四世紀從意大利傳到法國;與此同時,我國的腳踏織機也陸績傳到了歐州。

2.各國「絲」的文字

       隨「絲路」之傳播,曾有三十餘國養蠶治絲,三十餘種「絲」的文字乃應用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