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鴨學堂 / 鴨隻遺傳 / 鴨基因體研究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鴨基因體研究
發文日:103/07/07

撰稿者 張怡穎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成就來自先天遺傳加上後天環境與努力,經濟動物也是如此,除了後天的經營管理,透過基因體研究可讓牠們從出生便贏在起跑點。基因體研究簡單來說便是對於生物體中所有DNA序列組成以及這些序列於染色體分布的研究,由於序列中A、T、C、G的不同造就了個體之間遺傳上的差異。在經濟動物來說,基因體研究的功能之一便是找到控制性狀的序列位置──也就是基因,爾後利用分子標記偵測、選拔基因中帶有特定序列之個體,以提升選拔效率。
相對於其它經濟動物之基因體解密約始於1990年後期,鴨因缺乏具專一性的分子標記,直至2006年才建構第一個鴨的遺傳圖譜,其僅覆蓋整個基因組的36%,至今仍未能見其全貌,然基因組中與經濟性狀相關的分子標記研究已逐步開展,如:影響熱緊迫耐受能力之HSP70基因、影響黑色羽毛分布之MC1R基因、影響產蛋性狀相關之LRP8基因,以及與孵化率相關之卵白蛋白、卵黏蛋白基因等;除針對特定基因研究,遇到性狀由多組微效基因控制時,科學家便利用性狀與分子標記間之連鎖不平衡分析,找到基因在染色體上可能之所在(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目前在生長性狀、肉質、屠體性狀方面,已有相關研究成果。
除在經濟性狀相關基因之外,鴨基因體研究亦有多元化發展。由於生物多樣性維護與永續發展議題逐漸受到重視,各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地方鴨種與商業性鴨種之多態性研究;醫學方面,科學家發現鴨隻對於多數流感病毒具較低感受性,相同病毒可使雞致死,在鴨卻幾乎沒有症狀,為探討此現象相關免疫基因,投入鴨基因體研究的人力、資金近幾年有了長足的進展。
未來科學家們將透過分子標記開發與相關物種遺傳圖譜比較等方式,加速鴨隻高密度遺傳與實體圖譜建構、增加QTL搜尋之精確性、定義更多重要基因之功能及遺傳模式,相信解開鴨隻遺傳秘密的一天很快便可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