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鴨學堂 / 鴨隻營養 / 鴨隻營養應用研究回顧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鴨隻營養應用研究回顧
發文日:105/02/29

鴨隻營養應用研究回顧

畜產試驗所東區分所/蘇晉暉 鄭智翔 蕭掾瀚
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林美峰

前言
世界上目前針對鴨隻所提出的飼養營養標準,以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於1994年所出版的家禽營養需求(第9版)為主。台灣也曾在民國77年出版世界上第一本鴨隻營養分需要量手冊,但是因為兩者出版日期都已經相當久遠,鴨隻經過長期的育種,在生長速度與營養需求已經與前兩者出版時不同,因此筆者在此節錄部分普渡大學Olayiwola Adeola教授於2006年整理發表的鴨隻營養應用研究回顧進行翻譯,希望可以提供養鴨產業界參考,增加產業競爭力。
鴨隻育雛與育成料
從肉鴨出雛到抵達上市體重這段期間,主要給予育雛料與育成料兩種飼糧。表1列出以餵飼兩週育雛料及四週育成肥育料為基準的肉鴨推薦飼糧營養濃度。必須要強調的是,飼糧中的營養濃度必須適當而不要過量,由於鴨隻具有傾向於脂肪堆積的特性,在能量的使用上,就更要特別的注意。
表2是肉鴨飼糧的配方範例。
在肉鴨飼糧中最貴的部分之一是能量。由於維持(maintenance)有優先權,因此只有在採食超過維持所需之能量及生長所需的適當蛋白質(胺基酸)、礦物質與維生素時,動物才會生長表現。表1所推薦的代謝能值並不是基於實證研究(empirical studies),而是融合文獻資料與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內將北京鴨從出雛養到42日齡的研究結果。資料證實0-7日齡雛鴨不會採食超過350克的飼料,且能量的需求也低於1,000大卡(1 Mcal)。在普渡大學的研究中,我們無法證實當飼糧能量超過每公斤3,000大卡(3,000 kcal/kg)時,鴨隻的體增重與飼料利用效率能有顯著的改進。
必需胺基酸推薦量列在表1中,這些必需胺基酸的推薦值是建立在飼糧中非必需胺基酸含量可滿足非必需氮(nonessential nitrogen)的需求。已發表的研究資料與普渡大學的內部研究顯示,鴨隻在孵出後的第一個星期內,不需要超過0.6%的甲硫胺酸與1.2%的離胺酸(表1)。後續2-6週齡從生長期至上市體重的需求量,分別是0.55%、1%;0.45%、0.9%與0.3%、0.8%。
鴨隻要有效率的生長需要適量的礦物質如鈣、磷與其他微量元素與維生素。推薦的需要量列於表1。
 
編譯自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ultry Science, 2006, 5(3):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