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鴨博館 / 蛋殼顏色迷思 / 蛋殼顏色的產生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蛋殼顏色的產生
發文日:96/11/06
蛋殼顏色的產生撰稿人 劉秀洲

就確保物種順利繁衍之角度而言,鳥類蛋殼之具有不同顏色,其主要功用除賦予鳥蛋偽裝效果令其更具隱蔽外,並可能與蛋溫之調節有關;惟就經濟效益而言,不同蛋殼顏色之禽蛋其價格所以不同,主要原因當係取決於消費者之偏好所使然。禽蛋蛋殼之顏色,可因品種不同而有變異。就目前所知,構成禽類蛋殼顏色之重要色素成員包括兩大類:1. 原比咯紫質 (protoporphyrin)及其衍生物例如糞比咯紫質(coproporhyrin);2. 膽綠質(biliverdin)及其衍生物例如鋅-膽綠質螯合物(Zn-biliverdin chelate)等。

原比咯紫質環(protoporphyrin ring)乃血色質(haemochrome)形成過程之一中間產物,其已知係構成棕色蛋殼之主要色素;而膽綠質則為血色質裂解後之一產物,係構成青色蛋殼之主要色素。前述二類色素在蛋殼沈積之部位迥異;前者多出現於角皮層中,而後者則分佈於整個蛋殼中。根據研究結果顯示,蛋殼色素雖係由殼腺之分泌性上皮細胞所分泌;不過就其色素合成之場所而言,則有兩種不同之論證:1.由殼腺之分泌性上皮細胞逕行合成並分泌釋出;2.先於紅血球中形成游離態之原比咯紫質後滲出,隨著血漿被運輸至殼腺上皮細胞內,並與該細胞中之蛋白質(或黏蛋白)結合後,再行分泌至殼腺腔中。

諸多因素包括:緊迫、年齡、藥物投予、氣候、疾病、與性固醇類內泌素等,均曾被推測足以影響蛋殼顏色之呈現程度;惟鑑於蛋殼顏色之固有品種差異,顯示造成蛋殼顏色不同(甚或色素含量之差異),當與遺傳基因之表現有密切關係。令人遺憾者,乃此等基因究係為何?其可能之調控機制又係如何?目前均迄未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