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草莓病蟲害 / 草苺病害檢測 / 草苺病害檢測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草苺病害檢測
發文日:96/09/21

利用草苺走莖檢測草苺青枯病菌技術
  草苺青枯病是由Ralstonia solanacearum 引起的細菌性萎凋病,台灣1983年於大湖鄉大寮村發現。若將感染青枯病菌之草苺當作留苗母株,其所形成之走莖苗有多數已帶病原菌,這些帶病的走莖苗定植於田間後,萎凋病徵馬上出現,使苗株枯萎死亡,常常造成農民補植困擾及產量影響。以健康苗當作種植材料雖可避免定植初期幼苗大量死亡的困擾,但目前健康苗採用之組培苗須經營養繁殖至第三代苗,方能定植及提高產量,而繁殖期間之感染仍會造成定植後幼苗大量死亡。青枯病菌在草苺上具潛伏性,一般檢測上須用"破壞性檢測"即剖開草苺株檢測,而使健康苗之獲取發生困擾。

草苺育苗現況與問題
  9月至10月初本田定植所用之幼苗,其健康性取決於育苗親(母)株,健康性欠佳的親株所繁殖的幼苗必定罹病率高,對整季草苺經營亦有相當重要之影響。定植幼苗根據親株來源約略分為3種,健康種苗、缽苗及本圃苗。健康種苗為組織培養繁殖之原種苗,經採種圃種植後再供應草苺農友種植,但因其草苺果實產量不高,造成農民對購買健康種苗種植意願降低。依農友經驗表示此種種苗須經營養繁殖至第三代,再進行本田栽培才能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因此目前苺農大多數是從自己田裡選出健壯植株接引走莖苗後,先培育為育苗母株,再由這些母株繁殖幼苗;或是在草苺苗本圃採收期結束後整理母株供繁殖幼苗,即所稱之缽苗或本圃苗。缽苗或本圃苗如已帶菌或所使用之栽培介質如仍為田土,則易感染青枯病、炭疽病及葉蚜線蟲等土壤病害,導致定植後存活率降低、初期生長發育慢、早期鮮果產量與總產量減少,增加藥劑防治使用量,提高生產成本等。不論幼苗來源為何,利用草苺走莖檢測草苺青枯病菌潛伏感染之方法,對草苺植株不具破壞性,有助健康草苺種苗之檢查工作。

草苺青枯病病徵及傳播
  本病在定植初期最容易發生,發病時下位葉1~2片先呈萎凋,葉柄下垂如燙傷狀,烈日下更為嚴重,但入夜後稍可回復。數日後整株枯死,若剖開根冠,可見維管束褐化現象,經培養,根冠的斷面處會溢出白色的菌泥,則可推測為青枯病。該病於夏季或高溫多濕季節發生嚴重,冬季較少,且具潛伏感染的特性。如幼苗定植後,方被土壤中的病菌感染,其在生育期間較不易出現萎凋病徵,對草苺的生產量影響輕微。若繁殖苗在苗圃已被病原菌感染,幼苗雖外觀健康,但定植於田間後萎凋病徵便很快出現並造成幼苗枯死現象,對草苺生育期影響頗大。此可說明為何草苺青炫f的發生,繁殖苗為最主要的傳播途徑,且幼苗帶菌率的高低可決定田間發病的程度。

利用走莖檢測草苺青枯病菌之方法及應用
  採取草苺走莖,攜回實驗室,以水洗淨陰乾後,酒精擦拭作表面消毒,隨即以滅菌之解剖刀切斷組織,再將傷口處之汁液沾至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培養基上,於30℃定溫箱內或室溫靜置培養。若有R. solanacearum,經2~3天後,會產生中央為粉紅色外圍乳白色流質狀之青枯病菌典型菌落。再將分離所得之細菌以注射法打入煙草葉片,檢測有無過敏性反應。本場目前已利用該項檢測技術,協助農民對留苗親株作有無感染青枯病菌之檢測服務。經檢測如出現上述之菌落形態,即可了解留苗母株帶有病原菌,如確定是帶病株,則可即早拔除病株並避免病原菌之擴大發生。

結語
  草苺在育苗期間,首先應確定親株是完全不帶菌,才能事半功倍地培育出健康強壯的幼苗,降低生產成本。由於青枯病菌在草苺上具潛伏性,因此在病害診斷上較為困難。利用草苺走莖檢測可解決此等困擾,其方法簡易且在留苗初期即可進行檢測,對淘汰帶菌株及保存健康株很有助益,可減輕定植田間後因帶病菌而造成死亡的損失。

資料來源:
1.彭淑貞 2001 農政與農情〈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