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草莓病蟲害 / 草苺病害 / 炭疽病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炭疽病
發文日:96/09/21
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病徵:   在外觀上炭疽病亦造成萎凋之現象,但開始即為持續型,不似青枯病初始為日間型,夜間恢復,且受害植株之葉柄,走莖會變黑,冠部感染處外觀亦變黑且根系亦褐化、腐爛,切開冠部則褐化情形由外向內延伸,與單純之青枯病僅內部褐化不同,且青枯病不致造成葉柄及走莖之變色,根系亦不受影響。 病原生態:   本病在臺灣何時始發生,無記錄可查,至於1989年由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鑑定發現,但當時尚不至嚴重危害,後發現時發病株與青枯病複合感染者不少,造成草苺植株萎凋死亡,後來因健康苗之組織培養及母株篩選自然淘汰原則,使青枯病發病率遞減,今不再為害,但疏於噴藥管理而造成炭疽病之嚴重發生;本病菌一年四季均可存活於草苺植株上,育苗期可於葉片、葉柄,走莖發現病徵,但一般不會對植株造成嚴重為害,本田期則於草苺苗移植本田後一個月至一個半月(覆蓋塑膠布初期)植株大量死亡。縱剖冠部可看到紅棕色斑紋是其特徵,或於翌年四月氣溫昇高時,帶病菌植株又會死亡,影響草苺產量甚巨,本病菌可為害果實、植株各部位,但以為害冠部造成植株死亡最為嚴重,而為害果實則均於四月高溫之草苺果實生產後期,對產量之損失輕微。 防治方法:   原則先採土壤消毒,或與水稻輪作,或淹水處理,燻蒸劑的使用後尤須注意土質之優劣,最好以完全發酵之有機肥改善土壤。 葉片炭疽病 資料來源: 1.行政院農業試驗所 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 網址: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2.李昱輝 呂理淼 草苺病害與防治 行政院農業試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