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草莓病蟲害 / 草苺病害 / 青枯病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青枯病
發文日:96/09/21
青枯病病原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Ralstonia solanacearum
病徵: 本病主要在定植初期發生。發病時下位葉1、2葉片先萎凋,葉柄下垂如燙傷狀,烈日下更為嚴重,過夜後稍可恢復,數日後整株枯死,病株根系大致健全無恙,根冠縱切中間有明顯褐變。生育後期發病時(3~5月)病株明顯矮化,無法正常結果,植株老葉萎黃乾枯,僅剩心芽數個葉片。

發病生態與時期:
本病原細菌以潛伏感染存活於留苗母株。此等帶菌母株形成之走莖幼苗約有40%已為病原細菌感染,但無法由外觀上鑑別。在十月上旬定植後的二個月內因氣溫尚高,罹病幼苗容易萎凋死亡。後期即3~5月間出現病徵者為定植之後田間感染所造成。病菌由根部傷口侵入植物體內,被害植株由根部釋放多量的病菌到土壤,感染鄰近健康植株根部,或經由灌溉水帶到其它田園感染。被害變褐色莖切一段放入清水中時因細菌流入水中,顯現乳白色煙雲狀,為本病簡易診斷法之一。

定植初期(十月上旬至十一月下旬)最易發生,氣溫下降後病株顯著減少,至翌年三月上旬溫度回昇後病株再度出現。

防治方法:
目前青枯病的防治並無推廣有效藥劑僅能以耕作管理及土壤消毒減少其危害,由於青枯病在淹水之狀況下殘存時期不長,3個月後即難在土中檢出,且土壤傳播率不高,除非土壤含極大量病菌,因此以淹水或用烏肥、邁隆等作土壤消毒使菌量降低後田間感染可大幅降低。

資料來源:
1.行政院農業試驗所 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