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氣味喚起一份靜謐與思古之情趣。
最佳食用方式:花茶、糖漬。
說明:
1.傳統藥草書籍紀載:
(1)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
(2)風熱感冒,發熱頭痛。本品體輕達表,氣清上浮,微寒清熱,長於疏散風熱,故常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邪犯肺,發熱、頭痛、咳嗽等症,每與桑葉、連翹、薄荷、桔梗等同用,如桑菊飲。
(3)目赤昏花。本品功善疏風清熱,清肝瀉火,兼能益陰明目,故可用治肝經風熱,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腫痛,多與桑葉、決明子、龍膽草、夏枯草等同用,共奏疏風清肝明目之效,若肝腎不足,目暗昏花,又常配枸杞子、熟地黄、山萸肉等同用,如杞菊地黄丸,共收滋補肝腎、益陰明目之功。
(4)眩暈驚風。本品性寒入肝經,能清熱平肝,故與石決明、珍珠母、牛膝等同用,可用治肝陽上亢,頭痛眩暈;配羚羊角、鉤藤、白芍等同用,可用治痙厥抽搐實肝風證,如羚角鉤藤湯。
(5)疔瘡腫毒。本品甘寒益陰,清熱解毒,尤善解疔毒,故可用治疔瘡腫毒,常配金銀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湯。
相關照片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100%
我喜歡:0%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阿秀(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9/03/28
GOOD

陳*智(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6/30
好

陳*雅(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6/30
喜歡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6/29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