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香蕉蟲害 / 黑點扁刺蛾Thosea sinensis / 黑點扁刺蛾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黑點扁刺蛾
發文日:106/07/28
黑點扁刺蛾
黑點扁刺蛾
學名:Thosea sinensis Walker
英名:Black spotted slug-caterpillar
俗名:刺角蟲
  一年發生二世代,於4月及10月危害最烈。幼齡蟲棲息於葉面,以上表皮及葉肉為食。長大後移於葉背危害下表皮及葉肉,隨後則自葉緣取食,而且多自葉尖開始,受害處整齊而呈直線狀,或直接由葉中央啃食葉片至成橢圓形孔狀。成熟幼蟲蟄伏於地面淺土之繭內越冬,至第二年春化蛹。卵產於葉面,扁圓形,光滑,淡乳黃色。蕉園工作時若不慎觸及蟲體會引起皮膚腫痛。
黑點刺蛾對香蕉品種之危害有差異性,依田間觀察以危害帶B基因之品種為主,其中又以BBB基因組品種(如V120-Cooking、V191- Cardaba)、ABB基因組品種(如V119-Awak、V127-Nibah、V131-Pisang Awak)及AAB基因組品種(如V225-假呂宋蕉)危害較明顯。
2011年11月30日於台灣香蕉研究所位於九如冷水坑之種原標本園取回黑點扁刺蛾終齡幼蟲樣本,取回後隔日即結繭,2012年4月23日羽化。
101年5月11日,於本所A2試區芭蕉標本園假呂宋蕉第6及第7植株葉面上發現各約10處疑似黑點扁刺蛾卵,蟲卵呈圓扁平狀或長橢圓扁平狀,大小約2~3mm,淡黃色,分散產於植株葉面。101年5月14日,孵化為黑點扁刺蛾幼蟲,初齡幼蟲體長約2mm,葉面已可發現幼蟲啃食痕跡,其中倒數第2片葉面發現4隻,倒數第6片葉面發現1隻,倒數第7片葉面發現1隻。101年5月15日調查第6株倒2葉片共8隻幼蟲,第7株倒3葉片共8隻幼蟲。
2012年5月7日於冷水坑種原標本園取回黑點扁刺蛾終齡幼蟲樣本,2012年5月8日即結繭,長17mm×寬14mm×高10mm,幼蟲結繭前會先排出體內多餘糞便,依茶改場資料「成熟幼蟲蟄伏於地面淺土之繭內越冬」,惟本次樣品屬臨時飼養紙盒,故該蟲直接於香蕉葉片背部與盒底邊緣間結繭。繭之底部、邊緣均固定粘住紙盒,上方亦粘住香蕉葉背,若強行移除蟲繭,將造成接觸部位破裂,初期蟲繭破裂均能由繭中幼蟲自行修補完整,然修補部位色澤明顯較深。破裂部位可見幼蟲,蟲體色澤稍偏黃綠,顯示黑點扁刺蛾結繭後於繭中緩慢進行化蛹。
2012年5月11日於本所A2試區芭蕉標本園假呂宋蕉植株葉片採3. 2公分之終齡黑點扁刺蛾幼蟲進行養蟲觀察。飼養設備:取一高16公分,直徑13公分之奶粉鐵罐,內置9公分深之土層,上蓋半透明打孔透氣塑膠蓋,期能觀察驗證黑點扁刺蛾於土層內結繭化蛹之習性。
2012年5月14日,幼蟲潛入土中結繭化蛹。2012年5月15日檢查黑點扁刺蛾潛入土中結繭化蛹之深度,僅約1公分,且蟲繭有一小部位(約2~3mm)粘著於罐緣,土中結繭與飼養盒中結繭之形狀稍有不同,土中所結之繭約1.5公分呈橢圓形(卵形),飼養盒中所結之繭略呈扁圓形,2012年6月10日羽化。
2012年5月21日,由冷水坑種原標本園觀察得知,遇連日大雨後之蕉園,較容易發現黑點扁刺蛾蟲繭於香蕉植株球莖基部附近,但均為羽化之空繭,顯示黑點扁刺蛾鑽入土中結繭之深度極淺。
2012年5月22日,自本所A3試區玫瑰蕉園植株中取32mm終齡幼蟲1隻,帶回飼養觀察。2012年5月24日結繭,繭呈卵形,繭粘著於香蕉葉背上,並未潛入土中,2012年6月18日羽化。
防除方法:使用10%美文松乳劑(Mevinphos)1.5公升,稀釋650~750倍,於害蟲發生時施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