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香蕉病害 / 炭疽病 / 香蕉炭疽病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香蕉炭疽病
發文日:106/07/20
香蕉炭疽病
香蕉炭疽病
病原菌學名:Colletotrichum musae (Berk. & M. A. Curtis) Arx
英名:Banana anthracnose
 1967~1968年臺灣香蕉栽培面積達5萬公頃,外銷量45萬公噸,占世界產量第四位,外銷收入6千多萬美金,占當年總外匯的11 %,外銷香蕉發生嚴重病害之損失對臺灣經濟影響極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會引起果實腐爛的香蕉炭疽病菌。此病最早是Cooke及Massee於1873年在澳洲布里斯班地區發現並記載,之後Halsted於1893年在運扺美國市場的香蕉上也發現了炭疽病之存在,臺灣亦於1919年由Sawada記錄。C. musae 除了引起炭疽病外,亦會引起軸腐病、梗腐病、blackrot、ripe-fruitrot,是一種廣泛發生於全世界香蕉市場上的儲運病害。除了會自傷口侵入而造成果實腐爛外,尚能感染青香蕉果實,並在果實上潛伏,直到果實熟化後再擴展,產生病斑,降低商品價值。外銷或長途運輸過程中,若部分果指發病,病原菌分泌乙烯而催熟船運香蕉,導致著色不均影響品質,又或在黃熟後出現嚴重炭疽病病斑,與產地裝運前漂亮外觀呈現極大落差而發生貿易糾紛。
香蕉炭疽病多發生於果指上,並且病斑顏色有如黑炭而得名。在熟香蕉生理老斑出現後,尤其是有擦壓傷的位置,會出現針頭狀褐黑色斑點,之後會很快地擴大互相癒合而成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大病斑,其直徑可大至3 公分以上,病斑稍為下陷,整個病斑呈現褐黑色,並在中間出現桃紅色或橘紅色的黏狀點液,是其分生孢子堆(acervuli)。環境適合時,大病斑會癒合擴大而使整條香蕉變黑腐爛,並深入到果肉部位。
在青香蕉上,除非有極大的傷口存在,或者開花期已受到很嚴重的感染,否則是不會發病的。通常會在傷口周圍出現褐色暈圈往外擴大,不會再繼續擴展,不過香蕉會提早黃化,受傷部位很快地擴展出現病徵。花器受到感染也會出現黑色小圓點病斑,並且產生橘紅色分生孢子堆,若在開花時,受到很嚴重的感染,通常會造成幼果整個果指變黑、乾硬,亦即發生木乃伊化現象。葉片也會在葉緣出現焦枯病徵,焦枯葉片過多也會影響產量。
防治方法:防治採收後香蕉果實上炭疽病應自田間管理開始,栽植前即應妥善規劃防治策略,綜合運用抗病品種、田間衛生及清園、藥劑防治及早期套袋等技術生產出高品質的香蕉果實,同時香蕉是一種後熟果樹,必須經過處理才能均勻黃熟,所以處理場衛生維持及適當處理與包裝都會影響採收後香蕉果實炭疽病發生。
(一)栽植抗病品種:除了Plantains之外,香蕉所有鮮食品種皆會受C. musae 感染,北蕉是一種較抗病的香蕉品種。
(二)田間衛生及清園:香蕉炭疽病菌會殘存於香蕉所有組織上,尤其是殘花與病葉更是,平時應定期割除病枯葉及病果,終花後也應立即將殘花清除,減少感染源。集貨場及處理場亦應注意清除香蕉殘體,洗水池應隨時補充淨水減少病源密度或添加漂白水殺菌。
(三)減少傷口:香蕉炭疽病雖然具有潛伏感染特性,但是當有傷口時則會加速病斑出現速度,因此除了在田間管理時應盡量減少果實蟲害發生及物理擦壓傷外,採蕉、搬運、裝箱等操作時更應注意避免擦傷;裝箱時內襯塑膠袋可以減少運輸擦傷。
(四)及早套袋:果房整把疏果後,並經適當藥劑防治後,套用褐色牛皮紙袋或藍色PE袋,進行果房保護,可以減少炭疽病菌再次感染果房機會。越早套袋阻絕病原菌再次感染,則原潛伏於果實上之炭疽病菌存活並產生病斑的機會越少。
(五)藥劑防治:使用25 %普克利乳劑、40 %腐絕可溼性粉劑及80 %鋅錳乃浦可溼性粉劑等果房保護藥劑,可獲得良好之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