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沿革
位於阿里山餘脈尾稜地帶,昔稱「茄拔社」為早年熟番四社居住地之一,也曾是鄒族生活之地。後因西拉雅族侵入,致社民外遷公館匏子寮(高雄縣)及大丘園等地,因之部落日趨式微。1920年取其位於楠梓仙溪之西,而改為楠西,並設庄置庄役場,屬台南州新化郡管轄。台灣光復後改為楠西鄉。每個鄉鎮背後都有一段歷史,楠西鄉亦不例外。 只是楠西與其它鄉鎮最大的不同點,是依靠曾文水庫及梅嶺風景區才打開知名度,使得很多人將之定位為風景區鄉鎮,而忽略當地多樣化的文化風貌。楠西鄉在發展歷史過程中,曾發生一件影響全鄉百年來發展的重大事件,即捲入當年「焦吧哖抗日事件」,引起日警大屠殺,致全鄉兩千多戶一萬五千多人口,因鄉民死的死,逃的逃,致人口大減,再加上近年來山區人口外流嚴重,使得人口遞減,只剩一約一萬二千多人。(摘錄自楠西鄉公所網頁)自然環境
楠西鄉位處台南縣東北端,東經一二一度、北緯二十三度,東以中央山脈為界,毗鄰南北處,南接玉井鄉,西連東山鄉、六甲鄉、大內鄉,北與嘉義縣大埔鄉為界。面積109.79平方公里。四界環山,中央為大武壟盆地,為一典型之農業鄉。台三線貫穿全鄉,且為曾文水庫必經門戶。 境內有曾文水庫風景區、鹿陶洋江家古厝、梅嶺風景區,為山區重要之觀光景點。其產業文化極有特色,尤其是冬春之交的梅花季,梅嶺滿山花海有如雪海般,「嶺梅映雪」並入選為新南瀛勝景之一。(摘錄自楠西鄉公所網頁)人口概況
位於阿里山餘脈尾稜地帶,昔稱「茄拔社」為早年熟番四社居住地之一,也曾是鄒族生活之地。後因西拉雅族侵入,致社民外遷公館匏子寮(高雄縣)及大丘園等地,因之部落日趨式微。1920年取其位於楠梓仙溪之西,而改為楠西,並設庄置庄役場,屬台南州新化郡管轄。台灣光復後改為楠西鄉。 每個鄉鎮背後都有一段歷史,楠西鄉亦不例外。只是楠西與其它鄉鎮最大的不同點,是依靠曾文水庫及梅嶺風景區才打開知名度,使得很多人將之定位為風景區鄉鎮,而忽略當地多樣化的文化風貌。 楠西鄉在發展歷史過程中,曾發生一件影響全鄉百年來發展的重大事件,即捲入當年「噍吧年抗日事件」,引起日警大屠殺,致全鄉兩千多戶一萬五千多人口,因鄉民死的死、逃的逃,致人口大減,再加上近年來山區人口外流嚴重,使得人口遞減,只剩約一萬一千多人。(摘錄自楠西鄉公所網頁)產業概況
楠西是純粹農業之鄉,氣候溫和,適合各種水果成長,盛產多種水果,而有水果之鄉美名。主要以楊桃、梅子、芒果、龍眼為主。 楊桃 足可為本鄉之代表水果,「密枝楊桃」更打起全國性知名度,香甜多汁之美味,最為人稱道。 梅子 梅嶺生產之梅子以外銷日本為主,因梅子食品口味多樣化,有酸梅、鹽漬梅、紫蘇梅、脆梅等十多種口味。口味多,且物美價廉,其中利用酸鹼中和作用調製而成的梅子雞不但風味特佳,且經濟實惠,可大快朵頤,更可吃出健康,成為當地的招牌菜。(摘錄自楠西鄉公所網頁) 地方特產--太山梅子雞 台南縣楠西鄉梅嶺聞名全台,每屆梅花盛開時,梅嶺擠滿了來自全台各地賞梅人潮,大家欣賞了滿山遍野爛漫開永的梅花後,也都不忘品嘗梅嶺的特色小吃─梅子雞。吃過梅子雞的人,絕忘不了那酸中帶甜,令人口舌生津,齒頰留香的好滋味。 梅子雞的開發時間並不長,那是由梅嶺當地梅農顏泰山所研發出來的。 民國七十四年十一月,顏泰山正式掛牌「太山梅子雞」服務賞梅遊客,由於口味特殊,立刻吸引大批人潮,賞梅期間,天天人滿為患,應接不暇,就是非賞梅期間,仍有大批食客,專程趨車前來品嘗「梅子雞」的特殊風味。 (本單元節錄自-南瀛小吃誌 作者/許獻平 台南縣文化局編印)觀光旅遊點及名勝
鹿陶洋江家古厝 是目前台灣十分罕見的大型單姓傳統聚落,其基本結構為閩南四合院擴大為左六右七護龍前後三進大院落的組合住宅。佔地三點五公頃,面闊一百六十公尺,總進深約二百一十公尺。古厝由外而內,有拜亭、公廳、神明廳和祖祀堂四進。左右共分出十三排房舍,共有一百三十六間房間。另有廣場、魚池、後山等戶外活動空間。 其最大特色是十數代聚居而未分家,整個聚落由公司管理,嚴禁蓋高樓。江家子孫繁衍卻始終維繫傳統農業社會家族結構。整個古厝充滿歷史文化意義,可謂活的聚落博物館。(摘錄自楠西鄉公所網頁) 曾文水庫 全台最大水庫,1973年竣工。水庫橫跨嘉、南兩縣,壩體及水域在嘉縣,出口及行政管理在南縣,主要景點也在南縣。包括曾文青年活動中心、鳥宮花園、東口露營區、曾文大酒店、水資源局等。管理單位致力於爭取經費,改善區內生態環境,自然景觀之維護,提供遠離塵囂的絕佳渡假場所。 過去荒廢二十多年的原骨材場,也經修建闢為親水公園,位於觀光道路和曾文溪溪谷之間,面積廣約五公頃。在寬闊草原中增設兒童遊戲器材及戲水水池水道,最適合炎炎夏日親子同遊。 曾文水庫兼具灌概、發電、給水、防洪及觀光等多功能之旅遊勝地。其「曾文煙波」更獲選為新南瀛勝景之一。(摘錄自楠西鄉公所網頁) 梅嶺 梅嶺原名「香蕉山」,後來香蕉沒落為梅樹所取代。經來訪之前副總統謝東閔先生見到滿山綻放的梅花,遂改名為梅嶺。為台灣最大的梅樹栽培區之一,廣植約有二十萬棵以上之寒梅,從海柭四百公尺山腰至八百公尺高的山頂,沿路皆見滿山梅樹,而且不少樹齡有五十年之久。 每逢元旦前後,梅花綻放滿山飄送幽香,花蕊怒放有如雪花一般,情景引人入勝,絡繹不絕的賞花車隊人潮,常造成交通的大壅塞。(摘錄自楠西鄉公所網頁) 考古遺址 1.兩奶山:位於曾文一號橋東北約八十公尺,曾文溪西岸之階地,面積約50*50公尺。所屬文化年代為素面紅陶文化,距今約二千年前。出土遺物有素面紅陶、石器。曾文溪中游少數保存完好之遺址之一。 2.楠西圓山:位於楠西公墓上方斜坡頂面上。出土遺物為素面紅陶、打製及磨製石鋤。 3.灣丘:位於灣丘橋東南溪邊階地。出土遺物為黑色陶、打製石鋤。(摘錄自楠西鄉公所網頁) 果農之家 創立「果農之家」經營者江茂榮希望能在消費者與果農之間搭起橋樑,例如讓消費者了解一顆果子如何來結成?江茂榮夫婦還以時令的鮮食水果作為素材,研發、烹調推出的「專業水果餐飲」,兼顧健康,又能為本地水果找出路。 果農之家在三千株桃花心木之間闢建一條步道,並且開放自家的楊桃、芒果、荔枝等各種水果園區作為生態學習區,露營區也不收分文供遊客使用。(摘錄自天下雜誌20週年特刊319鄉向前行)相關照片
曾文水庫風景區--(摘錄自交通部觀光局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網頁)
東口野營遊憩區--(摘錄自交通部觀光局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網頁)
楠西鄉行政區域圖
鹿陶洋江家古厝--(摘錄自交通部觀光局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網頁)
梅嶺風景區賞梅--(摘錄自交通部觀光局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網頁)
賞梅
密枝楊桃--(摘錄自交通部觀光局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網頁)
太山梅子雞
行政區域圖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70%
我喜歡:19%
很實用:11%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ぎんこういん(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11/08/18
芒果故鄉

莊*輝(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18
讚

油膩(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10/29
很好

阿濃(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6/10
讚

amy(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6/20
good

yodo(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1/05/30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