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芒果小檔案 / 芒果的故鄉 / 台南左鎮鄉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台南左鎮鄉
發文日:97/02/26
台南左鎮鄉左鎮化石其實是白堊土的醃漬品。 揮別嘉南平原,車子開始爬坡,井然的農野,換成了一叢叢爭相向藍天拔尖、活潑鮮綠的刺竹林。抬頭,層層坦露胸膛的黃灰色丘陵向左右拉開,恣意裸露的岩土、脈絡明晰的侵蝕凹痕,奔放原始豪情。 青灰岩的體質,讓左鎮的山嶺沒有綠袍可穿。鄉裡二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都屬於當地人稱「白堊土」的青灰岩荒漠。這種土質鹽分高,植栽困難、容易流失,如果遇到大雨,鄉土只得硬生生再剝掉一層皮。 雨,其實負有信差的使命,刨去地表歷史封印,將沉寂千萬年的生命故事,透露給左鎮子民。 一九二六年,十七歲的左鎮青年陳春木,一如往常地到菜寮溪挑水,溪邊一顆黑色石塊吸引他的注意,於是他把石塊帶回,交給日籍校長。經過鑑定後確認石塊為古生物化石,從此開啟了左鎮的考古歲月。 從日治時代台北帝大教授,到後來中日學者合作,不斷有人湧入左鎮進行考古研究。 距今一萬多年,台灣最古老的人類化石「左鎮人」,及名噪一時,整隻完好的犀牛化石「早版(土反)犀牛」都出土於菜寮溪畔。 「在白堊土中化石較有光澤,鄉裡的孩子都認得出,」四十出頭的農會指導員胡添丁,回憶起小時候,撿化石是一種流行,只要下過大雨,便有許多孩子到溪邊湊熱鬧。「那個犀牛就是我小學同學發現的」,他指著菜寮化石館的展示品笑著說,每一次的尋覓,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白堊土的禮物不只是古老的生命故事,左鎮鄉民靠著意志力與創意,讓貧瘠的故土發揮飽滿的價值。 要在貧瘠的白堊土上,栽植具經濟價值的作物,需要一些巧思。現今左鎮名產,具解毒功能的「破布子」原來只是一種耐旱野生植物,看上它超強的生命力,十年前農會大膽推廣,推出相關食譜,加工製成包裝精美的副產品。結果一炮打響知名度,經過數年耕耘,左鎮成了破布子的不二品牌。 左鎮芒果的濃郁香味是嚐過的人難以忘懷的。在左鎮鄉農會及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的輔導推動下,民國91年誕生的「白二姐」期待將在芒果品牌市場大放異彩。「白二姐」的品牌名稱來自白堊,「堊」原意為貧脊的土壤,左鎮鄉山區多為白堊土,農民開墾為芒果園,因為水分少、灌溉不易,因此果粒較小,但甜度極高,耐貯藏,成為本區芒果的特色。為了讓消費者容易辨試品牌名稱,加上品牌標誌是一個雙頰紅潤的農村小姑娘,因此取「白堊」之諧音為「白二姐」。白二姐品牌愛文芒果是在左鎮鄉約90公頃的白堊土上、農民所精心培育而成,甜度高、品質佳,絕對是送禮自用的上品。 有了在地特產後,左鎮推出整合產業文化與觀光活動-左鎮白堊節。透過白堊大餐設計促銷鄉內農產品;舉辦左鎮攝影展,邀請攝影者張武俊展出歷年拍攝的左鎮月世界與彩竹景觀,以美景引人駐留。 「白堊土是上天給的天份,應該好好發揮」,主導產業文化活動的農會總幹事莊轉心眼神透著堅定。 下一步,農會打算與教育結合,將純樸農村變成農業生態教室。在這裡,學生可以體驗農村生活,接受專業農產栽培指導,左鎮質樸的農村文化,也可以做最大的發揮。 天然的貧瘠並沒有挫折白堊土地上的子民,深邃的化石文化、特殊的白堊農產與景觀,已經轉化為成長的動力,支持左鎮繼續向前。 (部分摘錄自天下20週年特刊 319鄉向前行)

自然環境

左鎮隸屬台南縣,地理位置位於台南縣之東南端,東以南化鄉及高雄縣的內門鄉為界,南接龍崎鄉,西連新化鎮,北依山上鄉、玉井鄉,面積74.9025平方公里。左鎮地勢並不高,但全鄉地形高低起伏,在特殊的地質條件下形成了半面山、深谷、曲流、斷崖等特殊的地貌,缺乏大而平坦之腹地,致為鄉內外人士評為「地無三里平」之窮山惡水特殊景貌;本鄉對外交通道路台20線、台20乙線(南左公路)、南168、南162等左鎮聯外道路。

人口概況

本鄉因受地形與地緣的關係及水資源保護區的開發限制,再加上大部分土地均屬於非都市計畫區的山坡地保育區等影響,致使鄉內工商業無法發展、發達,就業機會不多,人口逐年不斷外,人口成長率不僅未見成長,反而是負成長,近三十年間,鄉內人口數由一萬兩仟多人,銳減至今為六仟多人,僅多於龍崎,為全縣第二個人口最少鄉鎮;人口老化現象亦同。

產業概況

(一)商業特色街 規畫本鄉外環道路及台二十線交叉路口附近十二公頃土地為商業特色街。本鄉外道是玉井、楠西、南化等鄉鎮之出入口,也是觀光課必經之道,這十二公頃土地應考慮整體開發,鼓勵附近商家成立管理委員會,推動商店街振興計劃。 (二)推廣有機農業 左鎮在農生產上受地形、土壤的影響表現並不突出,未來若要從現況轉型一定要開發自然無農藥的地區農產品,台灣加入GATT後,農產品的競爭力表現在安全、新鮮無污染的地區性特產,或溫室蔬菜、水耕蔬菜等。 (三)睦光、內庄村規劃為輕工業用地 內庄村本鄉較平坦的地,此處可朝輕工業區的開發,如食品加工廠,未來工業區開發採開發許可制,由民間提出開發計畫,公家部門站在審核立場,並優先設立污水處理廠,補助污染防治設備。

歷史

往昔台南縣的土著人口最多者為平埔族,原聚居於今之台南市(赤赤崁)附近。據新港社蕃契在乾隆初年,逐漸遷移至新港社(今新市鄉),而左鎮鄉住民係由新港社分來的「卓猴社」。土地原屬荒野深谷,猴猩甚多,為害農作物至劇,是時原住民晝夜苦心驅除猴猩,因此取名為「除猴社」,平埔族稱為「除猴」、「卓猴」語音相似,因演變為「卓猴社」即左鎮鄉。 明延平郡王鄭成功率部入台,逐荷蘭人,據有其地,置兵於龜潭(今內庄村)實行屯田,以蓄精蓄銳,該時閩、廣百姓忠於明室者,多從鄭成功入台,內有簡、歐、廖等姓,居龜潭,開拓茂崗、芋匏一帶荒野,披荊斬棘,經年累月人口逐漸繁殖,簡姓族分居左鎮結成部落,隨落閩、廣百姓移來者日眾,枝葉繁衍,平埔族漸移山地,鄭成功以該地形勢衝要,駐兵一營於轄內之左隅,居民乃稱「左鎮」。

沿革

遜清時代台南分府,置卓猴社通事掌管土地。民國十六年二月十六日(公元一八九七年,日明治二十九年),台南民政部管轄事務委員取扱事務所,其後改稱台南廳外新化南里第一區和第二區,各區設役場。 第一區轄管有石子崎、菜寮、左鎮、茂崗(今睦光村)、內庄、九層林、刺峒鄉(今玉井鄉)、隙子口(今山上鄉),潭頂、崙子頂、及港仔乾一部份共十一部落,區役場設置左鎮本部落。 第二區轄管草山、紅毛寮(今草山村)、二寮、柑仔園(今二寮村)、崗子林(今崗林村)、山豹、大寮、蚵殼坑(今澄山村)等八部落,區役場場地於崗子林。民國九年十一月實施街庄制,廢止台南縣外新化南里改稱「台南州新化郡左鎮庄」。稱「庄役場」。 台灣光復後民國三十五年行政區改為「左鎮鄉」。現在本鄉行政區包括光和村、榮和村、左鎮村、中正村、睦光村、內庄村、岡林村、草山村、二寮村及澄山村等十村二十鄰。(摘錄自左鎮鄉公所網頁)

觀光旅遊點及名勝

菜寮化石館 左鎮鄉由於地質特殊,又古代恰是濱海地帶,因此鄉內地層中散佈眾多化石,每當豪雨過後,化石被沖刷到菜寮溪中,此化石不僅種類繁多,數量豐富,而且包括了海相和陸相生物種屬,具有相當研究價值,早自日劇時代台北帝國大學(今台灣大學前身)早阪一郎教授在菜寮溪發現化石以來,之後又發現了左鎮人頭蓋骨化石,以及一頭完整的犀牛化石,使了菜寮溪聲名大躁。 民國六十三年,左鎮光榮國小的師生和業餘化石收集民眾,將歷年收集的化石千餘件作了展示,之後引起有關單位的重視及省府補助經費興建化石館,於民國七十年六月完工啟用,成為玉南公路沿線一處新的參觀景點。菜寮化石館二樓建築,陳列化石約有近千件,原本都是該館自行搜集的化石,但是長期以來缺乏變化,內容沒更新,引不起民眾興趣。這些年來縣立文化中心想了新點子,提供場地展示私人收集人士的化石,一則使化石館內容得以不斷更新,也提供了化石收集家公開展示的場地,兩蒙其利下,帶起化石館的利用價值。 所有千辛萬苦的涉溪挖鑿,轟轟烈烈的偉大發現,都停格在台灣第一座化石陳列館內一方方的玻璃櫥子裡。化石館的展出以左鎮在地人於菜寮溪的伋現為主,每一枚石都註明簡要解說與發現者姓名,供觀賞者猜想,古老生命與鄉民的邂逅。 另開闢一層樓展出國外出土化石,不同國家交互輪展。 位置:左鎮鄉西側的榮和村 電話:(06)5731658 自然史教育館 由於左鎮菜寮館場地侷限,無法充實內谷更精彩的展出,而工南公路遊各來來往往人數眾多,在地方大力要求下,省府終於在菜寮化石館增建了自然史教肯館,作為省立博物館的分館.該館於八十三年四月動工,隔年十月竣工,又待充實內容後,待到八十六年五月中揭幕開館。為左鎮增加了一處室內參觀的好地方,由於該館毗鄰菜寮化石館,兩館相互呼應,參觀民眾下車後分別到兩館參觀,感覺更為充實。 自然史教育館為三樓建築,室內佔地近二百坪,一樓為特色展示和辨公室簡介室,二為固定展示室和巡迥展示室,三樓是文物陳列室和會議室。日前二樓大多展示化石和省立博物館提供的展覽品,三樓則作平埔文物和陳春木文物室。 具特色的展出,在於豐富的平埔族文物,館中還重建了平埔族居住的茅舍。此外,左鎮第一個發現化石的人-化石爺爺陳春木,也將其畢身收集的鄉土資料、平埔族文書及照片,收納於館中供後人參觀。 羅來受紀念館 羅來受是左鎮基督教會的長老,由於對教會對地方貢獻良多,過世後左鎮教會特別為了闢建了這座小型紀念館,該紀念館位於左鎮基督教會旁,毗鄰新建的高大新教堂,顯得更為迷你,不過這座佔地廿來的紀念堂內,也收集了不少鄉土文化內容,如當地大戶人家族譜,平埔族地契,以及生活用品,包括碗盤,農具搖籃和竹子樂器等,見證早出平埔族生活內容,對左鎮平埔族文化有興趣民眾,不妨到左鎮教會內參觀。由於空間狹少,教會於新教堂完工後於89年2月將原臨時教堂改闢為平埔文物館,將更為豐富。 草山月世界之美 左鎮之美,美在草山月世界,看月世界地形,不用到高雄田寮燕巢穴,其實左鎮草山月世界更廣闊更美麗,更值得去探訪。 草山月世界為典型的白堊土地形,地質是砂兒和頁兒構成的青灰,乾燥時硬似石塊,遇雨時鬆軟成泥,經雨水沖刷溪田切割,造成半面山深谷曲流和斷兒的特地形,在這種惡地上,除非生命力最強的草木,否則難以生長,因此在此地放眼上千公傾,所見的竹子是刺竹雜草,其餘盡是光禿一片,成為最典型的月世界地形。而人們也難以在這種上討生活,地廣人稀在此地最為明顯。 有世界地形中,也有特殊景觀,如山月湖,由於白堊土土質細密毛細孔微細,水分不易流失穿透,致在山谷處只要築場擋住雨水不流失,自然就能成形成湖池。而且由於白堊土所含腐質低,鹽分高,致湖水得以長年保持清澈乾淨,甚至多有當地人家取湖水過濾後飲用。 另一特色是區內富含天然氣,天然氣冒出而形成泥水坑。經點火後有的還可燃燒維持上一陣子。在九二一地震後,當這些泥水坑還成為不少民眾參觀的好景點呢!左鎮全鄉最高海拔在草山莊的草山頂,草山頂景觀之好,也唯有親自登臨才得以領略。 草山稜線呈南北向縱走,正好分隔了左鎮和南化以及高雄內門的交界,尤其草山三角點為三鄉分界點,立足此處眺望三鄉有人開玩笑說,在此灑一尿,就會淹到三鄉。由於當地居高臨下,成就了居高臨下的好風景。 尤其放眼西邊的草山月世界,呈現山壁光禿的特殊景緻,發人印象深刻;若是天氣清朗之日,在此地可遠眺看到高雄縣興達港及火力發電廠。夜晚時火台台南市燈火輝煌映在眼前,涼風習習中,都市人們會忘卻一切塵俗煩憂。至於清晨在此挑望日出東山,有時景緻也未必遜於阿里山的日出。在迎接千禧年第一道曙光時,許多年輕人在此搭了帳棚露營等待黎明,在歡呼聲中迎接廿一世紀曙光到左鎮,他們說,看日出何必到台東呢? 位置:左鎮鄉、龍崎鄉交界處。 二寮觀日 阿里山日出之美,男女老少都知道,不過日出未必得跑遠地,在左鎮鄉,二寮的日出就很壯觀。而二寮看日出,以春天時序為佳,挑清朗日子中,清晨天將亮而未亮時,立高地挑望東方,見中央山脈在晨光中浮現黝黑輪廓,至太陽光芒自山後耀出,一道兩道至觀道光,壯闊氣勢發人憾動不已,不同的層次彩光變化,穿透山巒層疊的白堊山丘和雲霧,展現絢麗的光環。這般日出之美,確實能震懾人心。而看了二寮日出也不禁令人感懷,原來台灣鄉土也到處有美景,實在有美景。 為了方便民眾賞景,縣府觀光客在二寮高地道路一帶開闢了四處觀景點平台,方便民眾觀賞。 1.部落觀景點:地點就在二寮部落正上方道路,居高臨下,俯看二寮部落房舍外,更可遠眺遠山的好風光。 2.觀日亭景點:在部落觀景點往上走,道路最高點處,原先鄉農會即設有觀日涼亭兩座,縣府又增設鄰近步道設施和停車場等,畫龍點睛讓當地景點更為漂亮。 3.獅頭觀景點:經觀日亭景點後,沿往下走的小路方向,闢有獅頭觀景點,該景點平台由大石頭疊成邊坡,遠看山頭,究竟獅頭在那兒,就留待遊客自行去搜索判別! 4.伏牛觀景點:此地是典型的低窪濕地地形,低地中長有許多濕地植物,平台對面的山頭外觀類伏一隻正要低伏入池塘的牛隻,因此取名伏牛觀景點,不過此處和獅頭觀景點地點都略偏遠,遊客得要小心尋找,免得在山中迷失路徑。 蠔鏡窗 左鎮是純樸的鄉下,也多地方傳奇,其中最出名的是二寮蠔鏡窗傳奇,蠔鏡窗位於二寮村南隅,當地地形如同蠔貝殼,層層疊上,至於名為鏡窗,則來自一段傳說,依清朝陳恭甫所修的福建通志中,提到府城有段:形勢如開樓窗而屏鏡屏,每日清氣霽倚窗窺屏,遠見紅毛樓。 相傳古早時候,蠔鏡窗是為巨蛇盤踞,每當夕陽西落時,陽光照附到巨蛇的眼睛,反射光芒由荷蘭人遠遠望見,認為當地有金礦,但派人深入山區搜索終究無功而返,而巨蛇出沒於二寮當地,人家家中雞犬乃至小孩都成了巨蛇點心,居民深受其苦卻無可奈何。 直到後來,左鎮有位卓姓人士,自外地帶回長槍一把,某日睡夢中夢見有神仙指示,某時某刻將有雷電乍閃,要為地方除害須把握時機,於是他鼓起勇氣帶了長槍到蠔鏡窗山坡下,果真時辰一到煞時雷電交加,彷如老天爺要為民除害般,就在閃電乍亮時,他清清楚楚看見巨蛇,於是瞄準開槍,只見洞口直衝烏煙,嚇得他無心一探究竟,趕忙下山去,而後來再也不見巨蛇為患,二寮村村人自此後得以擺脫巨蛇威脅陰影。 橫山太祖古樹林 在玉南公路左鎮外環道旁,有處老樹樹林,林中有平埔族阿立祖廟,別小看這座小廟廟貌小得平凡無奇,其實廟不在大,有神則靈,阿立祖就是小顯神通,警告來往商旅不得對祂無禮,於是才建立這座小廟。 話說百年之前,往來玉井和新化間的玉南公路也不過是條小徑,來往民眾商旅沒馬沒車,仰賴的也不過就是一雙腿,提著些農產山產到新化叫賣,之後換些日常用品回山區,左鎮位於玉井新化之間,在睦光橫山路邊有處樹林,樹林茂盛長著芒果龍眼等大樹,古樹林林茂樹大,和老榕樹一樣,會吸引精靈無形物進駐,但人們不察。 在炎陽高照的天氣中,此處自然成為商旅的中途休息站,來此歇涼也喝些涼水,休息同時有些人也不免想起要方便方便,於是大樹下就有許多人在四上無人之際前往施肥灌概,有天,在大樹畔的太祖飽受人們的無禮,火大之餘終於決定要教訓這些無知而無禮的人們;於是略顯神通,讓這些在樹下隨便的人們嚐點苦頭,這些人莫名其妙肚子疼,走路頻頻跌倒,頭昏眼花之餘,請來靈媒指點才知,原來是對太祖不敬,於是趕忙備了物品到古樹林下向太祖謝罪,奇怪的事情才為之平息,事後信眾為免類似事情重演,也讓過往商旅明白太祖在此不得無禮隨地方便,於是在樹建立了太祖廟,供人膜拜祈福。 鹽水坑滾水泡 左鎮日草山村有處鹽水坑滾水泡,也成為外地民眾探奇之處。 所謂滾水泡也稱為泥火山,即一個會冒泡的泥漿坑。在草山月世界的住戶是見怪不怪,外人草山往往好奇一探究竟。相傳一兩百年前,當地居民即發現多處滾水渦,由於冒出來的水質帶有濃厚鹽味,因此得名鹽水坑,日據時代當地居民不容易獲得鹽調味,窮則變通下,大多取當地泥水,待水蒸發獲取鹽土,再以水攪拌,待砂質沈澱後,水分中即鹽味。經當地民眾說,一百斤的泥漿就可煮出廿五斤的精鹽,可見所含鹽水之高。而鹽水坑在夏季時泥漿多,入季後水分蒸發未獲雨水補充,就會逐漸乾涸。 (摘錄自左鎮鄉公所網頁)